兵马俑是怎样制作的 专家破解诸多谜题

2019-10-12 16:29:26|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专家模拟复原秦兵马俑,了解研究制作技术与工艺。

  模拟复原的兵马俑的细节

  高大的兵马俑是如何塑造的?烧制陶俑需要多大的窑?做陶俑的土又来自哪里?10月11日,记者从秦兵马俑制作技术与工艺模拟复原研究课题组了解到,通过模拟复原,专家们已经解开了多个兵马俑制作谜题。

  大量陶土从哪里来?

  “就地取材”说法稍显片面

  今年是兵马俑发现45周年,秦始皇陵已出土的陶俑涵盖了军队、乐舞百戏、圉人、仪仗等多种类型。有可能发现陶俑数量在万件以上,制作这些与真人等身大小的陶俑一定需要大量的陶土,但这些土从哪里来却是困惑学界多年的问题。

  秦兵马俑制作技术与工艺模拟复原研究课题组组长张卫星说:“根据古代陶器制作的一般理论,制陶所用的黏土一般为就地取材。传统上认为兵马俑陶土来自附近区域,但是兵马俑的陶土是从其埋藏陪葬坑周围取土还是秦陵某一个集中地区取土,都因考古尚未在陵区附近发现大规模的采土痕迹,而得不到确切的科学结论。”

  课题组从去年开始,通过模拟复原制作的方法,采集了秦陵周围的很多土样做研究,发现无论是纯生黄土,还是黄土衍生出来的垆土、棕红土或坊间传言的俑坑中的回填土等其他土壤都因强度、硬度、黏合度等问题没法直接做成陶俑泥坯,而土壤成分与兵马俑的陶片成分吻合度也并不高。后来经过反复实验发现,只有采集自秦代地层的垆土和棕红土经过预制再配以20%左右的沙子才能达到制作泥坯的标准,烧出来的陶俑与真实秦俑的陶片成分最为接近。

  张卫星认为,秦始皇帝陵的建造有着严密的组织和规划,大规模制作陶俑时,其选土、制备一定是国家专业机构的大规模专业行为,极有可能是建造时统一采土、集中存放、再分配给官府的工匠统一制作。各工匠及其团队根据所需生产的陶俑再选择不同的掺和料和制作工艺。试想,这种成系统的国家工程,对大量陶土的采集从咸阳地区甚至更广阔的关中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大量的陶土从哪里来还没有完全确定,但课题组肯定,过去“就地取材”的说法稍显片面。张卫星说:“对陶土来源的研究,应该站在国家工程的高度,扩大研究范围。”

  兵马俑是外国人做的吗?

  它是秦人的雕塑艺术精品

  兵马俑因为高度写实的制作技艺,与中国古代其他朝代的陶俑更突显表意的做法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因此曾有国内外专家提出,兵马俑的塑造可能借鉴了外国的雕塑手法,坊间甚至有传说兵马俑是外国人做的。对此,课题组经过研究后给出的结论是——兵马俑使用了中国传统工艺,它是秦人自己的雕塑艺术精品。

  课题组成员孙炜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有多年雕塑制作经历,但在这次模拟复原研究中,他过去的专业知识一次次被颠覆。他说:“西方雕塑和我们现代雕塑做这种大型作品,在制作泥坯时都要搭架子,以支撑大型作品的重心和轮廓。但兵马俑是空心的,完全没发现有搭过架子的痕迹,那它是怎么塑起来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孙炜很长时间,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件还没修复好的兵马俑残片上发现了指纹和泥条盘筑的痕迹,就试着采用我国商周时期做陶器使用的泥条盘筑法来模拟制作兵马俑。选好的陶土经过预制、反复捶打和醒泥的过程后,被孙炜搓成比大拇指略粗的泥条,一根根慢慢盘起来,因为要不停地调整重心和加固泥条,刚开始时他一天只能盘40厘米高。

  “寻找重心是难点,商周时期用这种方法做陶器局限于圆形或方形的小件器皿,但做这么大的异形陶俑,重心找不好泥坯就会坍塌。”孙炜说。在寻找陶俑重心的过程中,孙炜发现最好用的办法是自己模仿俑的姿势站立,人体的重心在哪里,俑的重心就在哪里。后来他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塑起了6件形态不一的兵马俑,很多过去在兵马俑体内不同位置出现的指纹代表了什么,也因为找对了制作方法而豁然开朗。

  “实验证明那些指纹其实没有特殊意义,就是制作到最后工匠忘记或者够不着处理细节留下的。这6件陶俑的成功制作,足以说明秦人当时有能力也有方法塑造大型陶俑,兵马俑是秦代中国人的雕塑艺术精品。”孙炜说。

  烧制兵马俑要多大的窑?

  陶窑内径高度要在2米以上

  兵马俑属于大型雕塑烧造成型艺术品,兵马俑制作的基本流程是手工塑型,然后在窑内烧制,出窑后待器物降温后再在表面施以彩绘。课题组认为在制作技术工艺、制作材料以及制作理念三方面,兵马俑都是我国本土的产物。它不仅继承了先秦制陶的传统与技术工艺,又影响了两汉乃至更晚的时代。

  兵马俑的烧制与传统陶器、建筑构件烧制应该有所不同。但多年来考古一直没有发现烧制兵马俑的陶窑,促使学者们必须转变思路,考虑是否大批量的小型陶窑也可以完成烧制任务。

  课题组模拟秦代工艺制作的6件陶俑泥坯已经有4件烧制完成,并达到了与秦兵马俑高度相似的效果。在模拟烧制过程中,课题组找了很多窑场,都因为不符合烧制条件而无法完成任务,后来他们找到了一处规模稍大的窑场,将4件陶俑放进去一起烧制,在1000℃的高温下,整整一个星期,这4件泥坯才变成了“真正的兵马俑”。因此课题组确定了烧制兵马俑的温度应该在1000℃左右,时间至少需要一星期,而烧制陶俑的陶窑内径高度至少要在2米以上,才能烧制完整的兵马俑。

  但临潼周边并未发现大规模的大型陶窑,这些陶俑过去又是在哪里烧制完成的呢?张卫星说:“这与在哪里取土很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对兵马俑的研究应该打破‘就地取材、就地烧制’的传统理念,将其放到更大的视野下去考虑。”

  据了解,课题组的实验还在深入进行中,下一步他们将对彩绘施画进行模拟实验,说不定到时候彩绘颜料配比、涂刷工艺、矿物来源等问题也能被专家们一一找到答案。(文/记者 张佳 图/记者 张宇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