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铜蚕”为鉴 安康开启对外开放新格局

2018-06-15 15:51:1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吴宇婷):6月16日,第十八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即将在安康举行。本届龙舟节,依照安康融入“一带一路”新名片——鎏金铜蚕,特地推出吉祥物“灿宝”。同时,在开幕式上,以“鎏金铜蚕”故事为原型的单曲《丝路情缘》将发布。

  “鎏金铜蚕”是安康市出土的重要历史文物,见证了安康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发展,是安康文化形象的缩影。

  “小金蚕”见证大丝路

  

  鎏金铜蚕(供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84年12月安康石泉县农民谭福泉,在河沙里面淘金发现了一条金光灿灿的“蚕”,后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

  “鎏金铜蚕”自出土以后,作为长安丝路文物的重要代表,曾两次赴日本参展,引起国外观众瞩目,让古代丝路上的文化瑰宝在当下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结出了新的文化果实。

     作为和平使者,“鎏金铜蚕”见证了丝路发展、东西交融。千年“鎏金铜蚕”,正是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也是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纽带作用的标志。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把“鎏金铜蚕”放置在第三届丝博会的会标上(摄影 行向辉)

  5月11日,在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第三届丝博会”)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把“鎏金铜蚕”缓缓放置在第三届丝博会的会标之上,正式启动第三届丝博会。并且在第三届丝博会上的“丝路之源·幸福安康”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上,“鎏金铜蚕”被确定为安康市城市新名片。

  据《石泉县志》记载,安康石泉县古代养蚕业就十分兴盛,是中国蚕桑丝绸的重要产区和丝绸外贸商品出口基地,是闻名天下的“蚕桑之乡”,当时包括石泉在内的汉水流域已是“桑柘遍地、丝帛盈市”。“鎏金铜蚕”的发现,证明汉代陕南地区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以蚕为媒 安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安康,地处陕西南部,北枕秦岭,南倚巴山,与湖北、四川、重庆接壤,依山傍水,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发展蚕桑生产。自古就是川陕渝鄂交会地区的重镇,是中国最早蚕丝绸发源地之一。

  

  山水安康 (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鎏金铜蚕”的故乡石泉县至今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蚕桑产业。目前全县有桑园7万亩,3万多人从事蚕桑生产,总产值在15亿以上。该县精心打造的以养蚕坊、蚕桑文化室、缫丝织造坊、鎏金蚕丝绸馆、蚕桑博物馆为主体的“石泉蚕桑文化园”,目前已经成为蚕桑产业的标志性人文景观、县域旅游的特色景点,展示当地蚕桑文化历史。

  “安康通过进一步挖掘鎏金铜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大局,助推安康开放发展,加快建设休闲养生秦巴明珠。”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在 “丝路之源·幸福安康”2018鎏金铜蚕与开放发展论坛上说。

  安康是商务部明确的优质蚕茧基地。安康蚕桑产业基础牢固,桑园面积40万亩,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印染织绸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具有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全市养蚕收入4.6亿元,副产品收入6亿元,丝绸工业产值20亿元,蚕桑丝绸总产值30多亿元。

  

  采桑养蚕(摄影 许兵)

  如今,安康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初有成效,建成省级农业园区1个,县级产业园8个,专业合作社85个,家庭农场50户,农业部把安康市确定为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

    

  分拣蚕茧·石泉县天成丝业生产车间(摄影 许兵)

    

  缫丝 ·石泉县天成丝业生产车间 (摄影 许兵)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安康蚕种厂连续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蚕种,2017年出口蚕种已达10万张,2018年将继续出口蚕种10万张以上。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安康市蚕种场将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推进蚕种对外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安康市主动作为,以包容、开放的姿态紧抓新机遇。目前,安康市累计备案审批外商投资企业70户,合同外资1.91亿美元。安康产业产品进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涉及日本、韩国、美国等33个,其中有11个贸易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弄潮儿勇向涛头立”。历史上,子午道连接丝绸之路,汉水(今汉江)融通八方商贾,安康丝绸、茶叶、中药材等物产除了纳贡,还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世界。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安康将紧抓历史机遇,以“鎏金铜蚕”为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蚕桑文化产业开发,整体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提升安康“金蚕之乡,丝路之源”的影响力,助推安康在加快建设西北生态强市的奋进之路上迈出铿锵有力的坚实步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