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陕西匠心铸成特色镇熠熠生辉映三秦

2018-08-23 10:23:52|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人们相信,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用心去寻找。风景优美、各具特色的小镇总是寄托着人们的情怀。

  人生如旅,唯有大地是故乡,最是小镇暖心房。小镇,有不尽的风景,或重脊高檐、神秘悠远,或空旷辽远、沧桑古朴,或山明水秀、小桥流水。小镇,值得停留脚步,细细品味,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

  近年来,陕西小城镇建设的脚步越走越快,以“两镇”为代表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中,小镇建设亮点突出、成果丰硕,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基础。

  在渭河两岸,在黄土高原,在秦巴山区,三秦大地上点缀着一个个用匠心铸成的靓丽小城镇,如同一颗颗珍宝,熠熠生辉。

  广袤三秦地别样小镇情

  小镇风光好。

  走在留侯古镇的街巷里,远山苍翠,天蓝如洗,白云悠悠,街上的小幡旗随风飘动,每户家门口都挂满了丰收的果实……这里充满了灵气,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故事。经过两千年历史的洗礼,留侯古镇始终保持着一份静谧与清宁。

  “枣木栏骡马成群”,留坝县留侯镇这座位于秦岭深处的历史古镇是古连云栈道上的重要集镇之一,拥有别具一格的人文、自然风光。得益于特色小城镇建设,如今,他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前往参观、游览。

  小城镇上联城市,下联农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从2016年起,全国各地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持续升温,如雨后春笋,取得了重大进展。

  陕西的谋篇布局更早。

  2011年3月,陕西确定了31个重点示范镇,目标是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成为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重要平台。2013年7月又增加4个沿渭镇,总数达35个。同年,为充分保护历史遗存,传承传统文化,陕西又确定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通过保护修复,挖掘特色,开发旅游,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

  经过7年多时间的发展,以“两镇”为典型代表的陕西特色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综合承载力显著提升,城镇风貌塑造成效突出,特色小城镇建设模式不断发展,可以说,特色小城镇改变了城乡发展格局。

  重点示范镇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延长产业链,扩大就业,建成了一批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及现代物流园区,产镇融合成效显著;文化旅游名镇按照“以城镇为依托,以文化为形象,以旅游为路径”的方针,集中力量打造区域性热点旅游景区,极大带动了全省小镇旅游市场。

  全省文化旅游名镇累计投资76.34亿元,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高达208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13.97亿元,特别是以铜川市照金镇、汉中市青木川镇和武侯镇等为代表的小城镇,已经成为展现“山水人文·大美陕西”的靓丽名片。

  小镇故事多不妨去做客

  小镇有故事。

  你是好奇于西汉“鎏金铜蚕”的出土地,想一探子午古道的今日风采;是钟情于亭口镇的驿站传奇,想揭开“汉唐通衢、丝绸驿站”的神秘面纱;是惊奇于历经战乱和岁月更迭依然挺拔的安定古镇,想去感受黄土高原粗犷、厚重、神秘而有灵气的风采;还是醉心于历史文化,想在西庄镇的黄河岸边踱步,穿越韩城几千年来陈迹斑斑的记忆?

  小镇,就是你最好的去处。

  文化,是小镇的灵魂。乡愁,亦需要载体与依托。

  独著匠心,讲好故事,用心用情用智建设特色小城镇,陕西特色小城镇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目前,陕西已经有14个镇获批为中国特色小镇,相继涌现出以现代农业为支持的五泉镇建设模式、以红色文化为资源的照金镇建设模式、以特色旅游为优势的青木川镇建设模式、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汤峪镇建设模式等。

  下一步,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继续做大城镇规模,聚焦4个副中心建设,完善设施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全年投资不低于80亿元。加快建成县域城镇副中心、经济副中心、服务副中心和文化副中心。

  31个文化旅游名镇突出“四态”“两区”建设,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全部启动修复,突出风貌塑造,注重色彩、尺度、材料运用,完成1公里特色街区建设,强弱电全部下地敷设,着力构建传统形态。围绕有故事、有味道的要求,完善“十个一”建设,着力传承多元文态。完善镇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全域美丽乡村,着力打造宜居生态。确保完成3A级旅游景区达标,增加人气和商气,着力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推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乡愁”回归,风貌重塑,发展强劲,小城镇的蜕变让人惊艳。想一睹他的风采,不妨去做客。

  人居环境美美丽乡村兴

  乡村更美丽。

  在陕西,随着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欣欣向荣。

  曾经脏乱差,如今美如画,凤县凤州镇的变化让人惊叹。行走在凤州山水间,平坦宽阔的村道、鲜艳质朴的农民画、错落有致的小绿地……人居环境变好了,发展之路也敞亮了。

  如今的凤州镇,山美景美人更美,特色农业、现代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发展之势勃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动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陕西围绕“环境整洁、设施齐备、生态良好、服务完善、乡风文明”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截至2018年6月底,全省83.49%的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9.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7.0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07%,电网改造率达到97.07%,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96.10%。

  陕西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为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特别是今年以来,出台了《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和贯彻落实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方案。各市相继出台实施方案、标准和办法,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根据方案,到2020年,全省所有村庄基本实现环境干净、整洁、卫生,达到清洁乡村标准;80%以上村庄基本实现环境优美、绿色生态,达到生态乡村的标准;20%以上的村庄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乡村。

  积极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活动,实行省、市、县分级包抓,每年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640个,引领全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1424个。其中西安市高陵区通远镇何村等10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加大资金整合,探索投入机制;突出垃圾污水,加快治理步伐;整治村容村貌,全面美化环境……用真心、倾真情、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一幅多彩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 刘曌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