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安全网” ——陕西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综述

2018-09-27 09:20:39|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特种设备姓“特”,不是位于高空就是处于高速,不是在高压下就是在高温中,危险性高,安全监管难度大。我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方针,在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方面,持续发力打基础,紧盯安全抓预防。截至目前,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实现零事故,总体安全形势平稳。

  图为我省特检人员在40℃高温下进行水晶釜磁粉检验。

  图为陕西省特检人员正在自动扶梯检验现场进行技术讨论。

  图为陕西省特检人员在对游乐设施进行重要销轴无损探伤检测。本版图片均由省质监局提供

  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设备。这些设备广泛分布于交通、建筑、能源、冶金、石化、轻工、医药等行业,是支撑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备。特种设备一般在高压、高温、高空、高速条件下运行,具有易燃、易爆、冲撞、高空坠落等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陕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部署为宗旨,紧紧围绕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推进各项工作,拧紧特种设备“安全阀”,当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神”。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严守安全底线

  据了解,目前全省特种设备有31.85万台(条),其中锅炉1.01万台,压力容器9.28万台,电梯14.33万台,起重机械5.73万台,客运索道28条,大型游乐设施953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38万台。另有气瓶120余万只,压力管道9000多千米。

  我省一直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2016年岐山“8·24”锅炉爆炸事故后,省质监局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将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全系统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作为区县局贯穿全年的工作主线,在全系统提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履职尽责“四个要做到”:一是做到设备分布情况清楚不遗漏,二是对违法主体监察告知程序不缺位,三是问题未解决、隐患未消除不放过,四是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隐患做到向当地政府安委会汇报、向相关部门通报并保留证据。该局将“四个要做到”制作成警示牌,发放给全省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时刻提醒大家高度重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始终坚持“四个要做到”。

  除抓好特种设备日常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外,我省还经常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督查检查。今年4月19日,华山景区突发超强阵风,发生索道停运、乘客被困事件,结合河南高空游乐设施“大摆锤”安全带锁扣脱落致一男子高空坠落死亡事故,省质监局组织各市(县、区)迅速开展专项排查,以客运索道和游乐设施为重点展开拉网式排查,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50家,在用客运索道28条,大型游乐设施822台,实现了全覆盖,保障了游乐场所、旅游景区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结束后,该局于7月下旬联合省旅发委组织全省客运索道运营单位,涉及索道的辖区市、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的负责同志,在宝鸡召开了客运索道安全现场大会。会上华山景区客运索道运营单位向参会单位详细介绍了4月19日事件的救援过程和经验,管理规范的几个单位介绍了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和解决问题的管控经验。这种用鲜活事例进行经验交流的组织形式,为全省客运索道运营单位和安全管理部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今年6月13日起,省质监局按照使用单位自查、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市县监管部门监督抽查、省局督查检查的方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对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游乐场所、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在用特种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此次排查共出动监察人员3218人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718个,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823份,封停设备125台,开展重点场所现场监督检查809家,发现并查处了一批安全隐患,有效保障了全省特种设备安全。

  监管关口前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省质监局先后出台了《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指南》《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导则》《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导则》,用以指导基层推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

  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一是要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等级评估,科学评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实施对风险的动态化、差异化监管,确保有限的监管力量准确发力、有的放矢;二是要针对风险点,开展常态化、标准化隐患排查整治,建立以企业自查自改、检验机构技术把关、监察部门督促检查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力争把特种设备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为使广大企业更好地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省质监局结合目前各市(县、区)局工作实际,利用日常检查、专项治理、监督抽查、鉴定评审等工作机会向企业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有关政策和方法措施,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同时,针对气瓶监管难题,我省采取信息化监管,不断提升气瓶安全水平。目前我省各类气瓶达百万余只,量大面广、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又因历史原因和政策缺陷造成的大量遗留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现实中,落实气瓶依法定期检验和废旧气瓶依法及时报废难度大,造成一些过期瓶和应该报废的气瓶仍在流通使用,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为此,省质监局自2013年开始筹划气瓶信息化监管手段,投资350万元建设了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2017年6月,该平台顺利通过验收并完成试点工作。该平台采用了基本的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气瓶全寿命周期的管理,即对全省所有在用气瓶分别赋予条形码或二维码,使每只气瓶都具有特定的“身份证件”,通过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可实现对全省气瓶基础信息的全程监管,达到减少或杜绝问题气瓶再流通使用。人们还可以使用手机对粘贴在气瓶上的条形码或二维码进行扫描了解所用气瓶的状态和信息。经过省质监局多项措施的配合推动,目前全省已有76万余只气瓶的基础信息已上传到监管平台,为进一步提高全省气瓶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

  省质监局还全力推进解决社会上大量废旧气瓶堆积这一高风险隐患问题,2017年拿出230万元对民用液化石油气钢瓶进行报废补助,旨在通过资金支持推动气瓶报废激励机制的建立。截至目前,全省已报废废旧气瓶7万余只。同时,省质监局正在积极推进气瓶信息化系统升级,到今年年底,全省80%的在用气瓶基础信息将进入信息化监管系统,这将为建设气瓶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打下基础。

  创新监管模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电梯安全是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电梯也是使用最广泛的特种设备。建立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既能发挥96333应急救援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平台监督职能。

  我省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是全国在全省范围内开通电梯应急救援平台的第二个省份。据统计,2018年1月至8月,我省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共处置电梯应急事件907起,其中,困人692起、故障144起,解救被困乘客1541人、受理投诉0起。平均每天处置电梯应急事件4起,解决困人事件3起、故障事件0.6起。救援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为11.4分钟。省质监局每月按照全省96333应急救援平台统计的数据以及事故救援、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企业进行通报,对各市(县、区)局通报的企业采用约谈、查处等方式,督促责任落实、提高工作效率。通报一年多来,促进工作效果明显。

  同时,我省实行了以油气长输管道运营单位注册所在地的市质监局为监察责任主体的监管分工模式,各市(县、区)质监局负责辖区内注册运营单位所有油气长输管道的安全监察[包括该运营单位在省内其他地市(县、区)运营的所有管道]。各市(县、区)质监局按照《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进行以管道单位为主体的登记注册,并督促运营单位严格执行告知、安装监检、定检等规定。

  为营造我省特种设备领域良好的营商环境,省质监局将我省自2013年以来执行的对外省电梯维保公司在我省开展工作前需到省局备案的规定取消,采取电梯使用单位按照规定将维护保养合同资料报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措施,这样既能有效监管,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按照国务院决定和省政府要求,该局对所涉及的特种设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了调整。其中将鉴定评审工作由原来的申请人自主约请鉴定评审机构,改为由省局直接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同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委托机构鉴定评审经费。2017年这一事项免收鉴定评审费超过400万元,许可时效和有效性大大提高。

  特种设备安全应常抓不懈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检测领域安全责任的落实,全省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消息令人欢欣,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的态势让人鼓舞。然而,好消息的背后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风险依然突出。一是设备自身技术风险增加,既有因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增加的大型化、高参数、长周期运行设备,也有日益增多的老旧设备造成不可预知风险增加。二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三是人机矛盾愈发突出,相对稳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检验检测从业人数已经难以满足中高速增长的特种设备监管和服务需求。四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多元共治格局仍需加大力度。

  特种设备安全关系人民福祉,关系陕西追赶超越发展大局,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特种设备安全常抓不懈。

  应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组织领导,及时协调研究解决特种设备安全出现的新问题,支持、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职能,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落实管理责任,督促加强对本行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检查、协调和指导。特种设备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加强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全安全技术档案,保障设备更新、维保、检验等安全经费投入,主动开展自查自纠,严格落实安全防控措施。

  应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把维护特种设备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和第一任务摆在最突出位置,协助行业管理部门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组织开展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要对本辖区内特种设备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日常监管、隐患排查、专项整治等工作有的放矢。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的,建立隐患台账,对问题隐患逐一造册登记,督促相关单位和责任人限时完成整改,实行检查、整改闭环管理,确保所有问题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应严格行政执法。各级各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推进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重点检查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对问题易发、隐患突出行业和企业进行重点整治、重点监管、重拳打击,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单位要严格落实封停设备、停产停业、上限处罚、撤销资格和严厉追责。运用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对失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实施有效惩戒,营造严查重罚的高压态势,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特种设备涉及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全社会必须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特种设备科学监管,始终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营,为平安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和“五新”战略任务实施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汪曼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