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全国排名第四

2019-01-20 19:57:2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陈梦楠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近日,在商务部公布的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中,国家级陕西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又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科技创新单项指标在全国219家经开区中排名第4,在之前排名第8的基础上前进4位。科技创新单项指标共有15项23子项,西安航天基地在23个子项中有19个子项实现增长。其中,实际用于科技创新的财政支出金额、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省级研发机构总数、高新技术企业数、“四上”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13项指标均较上年有30%以上的增长。

  厚积薄发 多项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航天科工五院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西安航天基地厚积薄发,在2018年实现了科技创新项目转化落地,普惠而多元的科技成果得到了专家一致认可。

  其中,中国航天科工六院、中国航天科工五院西安分院等单位项目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航天科工六院11所源动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固废处理示范工程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30天。西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转化技术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中国航天航空六院自主研发中国百吨级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高空发动机试车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航空六院165所牵头研制的煤基航天煤油燃料,应用于液氧煤油泵后摆发动机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京东自主研发无人大飞机首飞成功。

  

  西安航天机场飞机展示

  以人为本 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西安航天基地工作人员

   在本次科技创新单项考评指标中,西安航天基地“硕士及以上学历科研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这三项指标的拥有率均领先全国平均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当下高科技科研人员的主要栖息地。在西安航天基地,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产业全面发展,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5531”计划,引进国外顶尖科研人员3人,国家级领军行业专家2人,地方级领军专家1人,引进和认定其他各类研究类、管理类人员9739人,聚集四家院士工作站,包括陕西雷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空天能源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搭建平台 提升科技创新动能

  围绕军民融合优势资源,西安航天基地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目前,“两院两中心”(包括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西安空天动力智能制造研究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航天电子侦察科技孵化中心)在研、转化项目10余项,列入国家发改委北斗产业园专项1项,陕西省“三秦学者”计划和省级重大科研专项4项,经济及社会效益逐步显现。聚集京东云、华为云、百度云、阿里云等国内知名产业平台,聚集军民融合方向企业200多家。

京东航天数字经济示范园

  西安航天基地积极培育各类创新载体,截至目前,西安航空基地已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载体72个。除此之外,西安航空基地还积极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孵化体系。2018年,西安航天基地与京东云联合发布“京航计划”,以大赛形式筛选优质项目,为其打造大数据市场分析、工业设计服务、供应链对接、产品众筹、电商销售等产业链孵化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孵化体系,同时将该全产业链生态孵化体系快速推向市场。

  多管齐下 优化科技服务环境

  为全面提升科技服务环境,让企业安心投资兴业,西安航天基地从多方面着手,多管齐下,致力开拓科技创新追赶超越新局面。

  西安航天基地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同时,西安航天基地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打造知识公园服务平台。

  除此之外,西安航天基地还积极组织举办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和交易中心平台建设工作,成立航天基地知识产权维权小组;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扶持,积极促推产学研合作;以航天电子侦察孵化中心、华为云创新联合中心为依托,探索院所科技创新交流合作模式;积极接洽国内知名高校及北斗领域资深研究机构,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合作。

  2019年,西安航天基地将继续彰显航天产业特色,秉承“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理念,发挥军民融合和航天科技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以科技创新推动西安航天基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硬科技产业航天新城,争做大西安追赶超越的科创标杆。(供稿 文/图 西安航天基地 编辑 王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