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亮70年】长安区滦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彦平:网格化治水 护滦镇绿水青山

2019-07-15 14:36: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滦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梁彦平介绍当地河长制情况 摄影 冯妍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段晓蕊  通讯员  冯妍):“治水,不单单只是水生态治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其放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里去认识、去开展工作。”谈及对水治理问题的认识时,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西安市2017年度示范河长梁彦平如是说。

  眼下,正是七月盛夏时,对于地处秦岭脚下的滦镇来说,也迎来了其最“火爆”的季节——无数游客相聚于此,享受山水相依处的安闲与清凉。游客数在增多,但与前些年相比,如今的沣河河道与岸上却洁净了很多,滦镇水治理收效显著。为了探明河长制的“滦镇实践”,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对长安区滦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西安市2017度示范河长梁彦平进行了专访。

   

  如今洁净的沣河河道 摄影 冯妍

  滦镇地处秦岭北麓,距西安市约20公里。这里依山傍水,分布着金沙河、沣河等大小4条河流,其中沣河是西安城市水源地之一,被誉为“西安的母亲河”。滦镇有峪口、沟道59余处,境内生态资源十分丰富,加上其便捷的区位优势,如今的滦镇,已发展成为西安市长安区生态旅游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每年夏季,滦镇成为无数西安市及其周边游客避暑休闲的首选之地。滦镇旅游业在快速发展,但同时,当地水环境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多方联动治水、保护生态环境便成为摆在梁彦平及广大滦镇人面前需要首要解决的难题。

  “近年来,滦镇实行了河长制,聚焦辖区内60.93公里河道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并通过‘合理建网、严格管网、科技强网、多元融网、创新用网’,实现了网格化管理闭环式运转,做到了每个网格‘事有人抓、人有人管、抓能抓实、管能管严’。”梁彦平说道。

    

  沣峪村保洁员肖菁恩在沣河河道捡拾垃圾 摄影 冯妍

  2017年2月,梁彦平担任滦镇总河长以来,将当地水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工作首位,并统筹多方力量、采用多种措施协同推进该项工作。面对辖区面积大、河道情况复杂的现状,滦镇细化河道监管区,构建了街村“2+5+17”的河长制责任体系,并把河长制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中,实现了“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的立体化无缝监管。

  滦镇网格化管理工作中,最大亮点便是“五员”联动。据梁彦平介绍,巡河员、护林员、保洁员、网格员、综合执法队员“五员”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联动,不仅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也收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滕佐佐是滦镇最早一批的网格员之一,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滕佐佐还与上山游玩的驴友及自驾团处成了朋友,经常主动向他们进行环保宣传,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游客会将垃圾带下山,并将这一环保行动传递给了身边更多的人。

      

  巡河员日常配备八件套包 摄影 冯妍

  同时,滦镇还为“五员”配备了包含救生绳、雨衣、垃圾袋、垃圾夹、手电筒、折叠铁锹、卷尺、医用包等8件物品的工作“专用包”和救生衣,在保障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为游客提供便利。

  “2000年,滦镇的农家乐开始萌芽,2011年、2012年,农家乐发展达到鼎盛,也因此,当地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前几年,这里的农家乐发展已经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现在就是要引导群众转型,不能再走谋经济不注重保护环境的老路。”梁彦平说道。

  网格员滕佐佐给登山游客进行环保宣传 供图 滕佐佐

  以网格化管理管住外来游客制造的垃圾的同时,梁彦平还十分注重通过工程手段等方式,从源头上清除污染的“温床”。2019年,滦镇提前完成长安区河湖长办下达的河道“清四乱”工作任务,累计拆除压占河道的建筑物、简易棚、钢构楼梯、亲水平台、下河楼梯灯共计15000余平方米。同时,统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相继建设了金沙河截污纳管工程东岸雨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等设施。并且,滦镇用最严的工作要求高效推动农家乐整治,截至目前,全街道共计拆除218户农家乐,拆除面积达106152.49平方米,其中,拆除占用河道农家乐35户,拆除面积9371.6平方米。

  

沣峪村村级河长公示牌  摄影 冯妍

  “全民的保护太重要了。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将水治理好。”梁彦平说道。身为滦镇总河长,梁彦平以身示范,按照“四查三清一研究”的要求定期认真巡查。在梁彦平的带领下,滦镇先后开展了“大美秦岭  山水长安”“你我共参与  长安更美丽”“青春河小二  全民共治水”等大型河道治理主题宣传活动,并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大学生、社会公益人士开展大型河道捡拾垃圾活动,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保护环境。目前,滦镇河湖管理自愿者已达369余人,滦镇全民参与治水的氛围已悄然形成。

  梁彦平表示,只要基层河长和巡查保洁员都能认真落实工作部署,只要人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山青岸绿的水生态环境,“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和谐生态就能早日实现。

  

登山游客自行带垃圾下山 供图 滕佐佐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