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生活遭际 让他创作出独特的文艺作品

2017-02-17 10:56:27|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68岁的丁均地一直很乐观。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打开“石琴”,68岁的农村退休教师丁均地,用颤巍巍的双手开始敲击琴键,尽管个别地方有音准的瑕疵,但清脆的音乐声中,这首《东方红》却被演绎得别有一番味道。

  虽然8年前的那场突如其来的脑梗疾病,给丁均地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可他还是因为钟爱的文艺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情,习书法、拉二胡、做绘画、写文章……因为走过一段特殊的人生和历史遭际,老人渴望用自己的笔和纸记录一段历史,讴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近40余年的坚持不懈,创作了上百部文艺演唱材料,从小品到戏剧,从快板到歌曲,都曾被搬上舞台广为流传。

  2月16日,记者走基层讲述阎良武屯镇农村退休教师丁均地(笔名丁石)的文艺之路。

弹奏钢琴。

  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很喜欢文艺

  1950年土改的时候,平均分配到土地的爷爷欣喜若狂,毕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爷爷做主给丁家这个刚出生的孙子取名“均地”,只是爷爷可能没有想到,这个出身农家的孩子日后对文艺会如此痴迷。

  满天星斗,偶尔的虫鸣蛙叫,更衬托农村的夏夜宁静,武屯镇任官村丁家庄,3岁的丁均地,坐在祖母的膝下,歪着脑袋听祖母津津有味地说三娘教子的戏文,“把儿好比一只蒿,整天没日用水浇,浇得长大成材料,接成板搭成桥,人行桥中桥断了……”

  祖母摸了摸曾孙的头慈祥地说道,“这就是娘对孩子太溺爱,所以孩子没成才呀!”似懂非懂的丁均地使劲点了点头,央求祖母再说一段,屋子里传出大人们催促孩子睡觉的声音。

  第二天听说要修飞机跑道,村里的秧歌队都赶去庆祝,丁均地被父亲带着也在这支“芯子”队伍中,3岁的孩子并不知道飞机跑道能给家乡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红火的秧歌锣鼓和大伙乐呵呵地唱段倒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有这些,或许就是丁均地最早的文艺启蒙。

  上小学后,丁均地对“语文”似乎特别情有独钟,本土诗人王老九的作品是孩子最喜欢读的,里面琅琅上口的描写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诗歌,丁均地至今很多都记忆犹新。“擀成纸,切成线,下到锅里连花转……”丁均地笑着说,这是说劳动人民擀面条的场景。

  上武屯中学上初中的时候,丁均地再一次学校组织的研讨会上见到了王老九,王老九诗作中歌颂家乡,歌颂社会主义的作品,用朴实平淡最接地气的农民语言表述出来,让丁均地印象深刻,

  “王老九诗选影响了我一辈子。”丁均地觉得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