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

2016-07-26 18:42:01|来源:大话陕西旅游网|编辑:张琳瑞|责编:韩东林

  在陕北,最有魅力的民间艺术,非陕北唢呐莫属了。你听,一杆长号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吹出一个欢天喜地;红边牛皮鼓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敲出动人心魄……

  陕北唢呐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汉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在陕北这块红色的热土上,凡是乔迁新居、感恩送锦旗、过寿、孩子满月都要邀请唢呐乐班,红白喜事更不要说了。唢呐成了陕北人的精神依托和忠实的伴侣,死死活活就爱听那婉转曲折的唢呐声,就爱看那忘我演奏的唢呐乐班。陕北唢呐乐班,多则八九人,少则六七人,最少也是五个人。据传,唢呐一说是龟兹的艺人传下来的,另外一说是汉唐宫廷被贬的伶人流落民间而传下来的,相信后者的人居多。正是因为后一种传说的流传,唢呐手的地位在过去极其低下,唢呐手要不成分不好、要不是一些残疾人、要不是一些“半堂”的人,成为穷苦潦倒的人的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行当。即使一个正常的人成为唢呐手,以往树立起的威望便从此降低。为此,唢呐手也被人们称为吹鼓手、三教九流的人,人们吃饭不和他们在一起吃,结亲不和他们攀亲。

  一曲曲悠扬热烈的唢呐声,吹出的是整个陕北黄土高原的调子,沧桑悲凉中又孕育着明快的希望!

  陕北唢呐已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当地文化部门已经将其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了。希望唢呐这一文化民粹给陕北人民,准确的说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文化食粮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