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引起学者们关注之一的剪纸“抓髻娃娃”,是陕西的传统主题纹样。而抓髻娃娃有多种形象。
1.守门防瘟疫的抓髻娃娃。每年正月,陕北家家户户在门楣上贴一串手拉手的抓髻娃娃,因为娃娃头是用南瓜籽做的,画上五官,当地人称“瓜籽娃娃”。也有身子用纸剪成,四肢和头部用南瓜籽代替,抓髻用黑豆代替,有半立体效果,乾县的抓籽娃娃头部剪成瓜籽的造型。陕北老乡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瓜籽娃娃打八叉。”贴上瓜籽娃娃,可防瘟疫,防邪恶,保一年平安无事。
2.保娃娃平安的抓髻娃娃。由于“鸡”“髻”谐音,于是抓髻娃娃头部的髻剪成了鸡的形象,娃肩上的鸡,脚上的鸡,衣角裤腿上的鸡,爬满娃娃一身。每当端午节,老乡们一边贴抓髻娃娃,一边念念有词:“鸡◆呢,猫逮呢!”祈祷娃娃不受五毒侵害。
3.用于新婚洞房的抓髻娃娃。安塞高如兰剪的“抓髻娃娃”一手举鸡,一手举兔,多用于新婚洞房。民谣有“抓髻不来来,婆家不引来”,意为抓髻都打起这么长的时间了,为什么婆婆家还不来娶我呢。滕凤谦先生认为这幅剪纸是生殖崇拜的图腾纹样。靳之林先生认为,“天神至高无上,故保护神抓髻娃娃一手抓日(鸡、鸟)一手抓月(兔、鱼)。”它多用黄表纸剪,可能出于黄色天神黄帝的象征(黄帝龙体)的原因。
抓髻娃娃还用来招魂、辟邪、祛病、护生、攘灾、驱鬼、镇宅、扫天止雨、祈雨止旱,它们是我国民间艺术与古老民俗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传统花样中,以莲花,鱼及童子形象组合的作品十分丰富。如“莲(连)生贵子”、“鱼戏莲”、“鱼变娃”、“鱼钻莲”、“鹭鸶探莲”等等,专家们称之为“莲族艺术”。在剪纸中,总离不开关于鱼、莲、鸟等形象组合在一起的纹饰图案,而且关中、陕北、陕南的纹饰内容也是大同小异,只是在剪纸的风格上有些差异。对陕西普查出来的民间刺绣及花样进行全面研究,可发现其中鱼、莲、童子形象的运动变化关系并排出纹样间因果发展程序:“鱼与莲花优游相戏——鱼头由花蒂钻入花中并与花房相叠合——鱼头穿过花心——莲花心上显化出童子的面目——童子从花心中向上露头,探出上半身,全身——新生的孩童与鱼、莲相亲相嬉……从全省看,存在着一个以鱼、鸟、莲、子等形象而组成一个纹样系列。其涵盖面大,旁枝交结,纷纭复杂,既有地域的鲜明特色,又有寓意深刻的精神内涵,千变万化已经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纹样体系。(见王宁宇、党荣华《陕西民间莲族艺术内涵初探》)。用于婚俗的刺绣花样、洞房剪纸,往往以植物或动物来隐喻男女之爱,生殖繁衍;用于丧俗的剪纸则象征生命绵延不断;用于春节的剪纸,辄寓意春临大地,万物复苏。民间艺术所创造的天真世界总显得新颖活泼,朝气蓬勃。
由以上事例可知,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是陕西民间艺术和民间剪纸的重要内容。安塞县白凤兰老人剪的《牛耕图》引起专家们的普遍关注,认为这幅剪纸的造型与风格和陕北绥德出土的汉墓画像石《牛耕图》极为相似。《牛耕图》上边装饰一组类似三角形的纹样。其上是对鸟,下边似鹿头花。滕凤谦先生讲:古谓神木(扶桑)与鸟都是鹿角与太阳的演化,是歌颂种族昌盛的符号,故仍保留于民间。
以鱼、蛙、蛇、鹿、猪、兔为主题的纹样大量出现,都说明陕西的传统剪纸承传和保留了中华民族极为丰富的古老文化内容,积淀了深厚而古老的社会意识,承续着久远的造型观念。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