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荡乎八川分流,江河尽在胸怀中

2016-08-08 14:37:0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图片默认标题

探访“丝路水脉”实践团在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情信息处参观

  前往政府部门学习的同时,实践队员们在西安护城河、渭河西安段及汉城湖进行实地走访,采访当地群众及前来游玩的游客,了解民众对于西安市水资源状况的看法。在采访中队员们发现,几乎所有受访民众都对近几年政府的水利建设持肯定态度。虽然部分地区还存在着水污染治理不够彻底、水质不能令所有市民满意、地区治理力度不均衡的问题,但是总体来看,西安市的水污染治理与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水资源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渭河)河水臭得很啊,两边都是荒滩。现在建设的好了,一到春天,很多人跑来这边放风筝。”渭河边纳凉的一位老大爷一边吸着一杆旱烟,一边向实践队员们感慨渭河西安段的变化。西安市对水资源建设做出的努力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

荡荡乎八川分流,江河尽在胸怀中

探访“丝路水脉”实践团在护城河边采访居民

  队员们还了解到,随着政府环保政策的收紧,一批高科技环保公司正在西安崛起。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瑞美德水业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家以先进科技为主要优势的环保公司。在瑞美德公司,陈总经理为队员们介绍了他与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协作,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开发出的三相催化氧化TCOPs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其他水污染处理技术。当下环保公司面临着国内制度不够健全、经济形势不乐观、人才缺乏等一系列困境,但是在水资源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排污标准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这些高科技公司正蓬勃发展。

  三天里,队员们行走在西安的条条水脉之间,以自己的视角观察水利政策落实的巨大成果,从每一位普通的西安民众口中感受这座古城每一条涌动的“血管”的变迁:从过去工业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水体污浊恶臭熏天,到今日水质近四类、“民生水利”走入居民生活、融入历史文化,希望升起;从过去水体流量令人揪心、断流频发,到今日合理调控下水流绵延不绝、养育一方人口、滋润万亩良田……透过一江水,看尽千分力。面对面的交谈,让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水务工作者们为此付出的努力,认识到全民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视与配合,也憧憬着未来规划下西安水脉的新面貌。不知不觉,这座城,这些人,这条条水脉,成为他们心中的记挂,点燃了他们为这丝路水脉献力的梦。(供稿人 文/成姝媛  图/ 田昊 刘昕笛 朱国昊 编辑 王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