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面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2016-09-05 13:36:3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张琳瑞|责编:王安琪

图片默认标题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谢文静):9月4日一场中华面食文化论坛在咸阳互动、研讨,来自扬州大学教授、《中国面点史》著作者邱庞同,国家高级面点技师、北京饭店面点厨师长王春耕,咸阳民俗专家梁澄清等几位教授专家,就面食的历史,面食申请非遗的意义、面食技艺的传承等话题进行了互相的讨论。

  我国面食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地域广大,种类繁多。面食文化几千年来,已经成为中国人幸福生活的一个象征,成为中国餐饮文化的重要醉成部分。面条起源于中国,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面条文化是以面条的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其中融入了历史的,自然的以及人文的精神财富。

  面条在面食中的地位无法撼动。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几乎处处都能见到面条的踪迹。

  陕西八大怪里有这么一句话“面条像裤带”说的就是陕西biangbiang面,陕西人一顿不吃面胃里空的慌,尤其是男人们,出去几天回来第一件事不是看老婆孩子,而是吃上一碗媳妇做的油泼面,才觉得回了家。这种习惯已经是渗透到了血液之中,也是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

  梁澄清说:“十大名面的举办让我感受很深,咸阳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是面食的荟萃,也是面食文化的荟萃,说起面就会想到小麦,小麦的耕种史和面食文化在世界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历史上所占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通过这个论坛可以展示我们民族的自信心,习总书记讲的文化自信,我们通过这个活动展示的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Biangbiang面包括这些面食实际上是给最底层的劳动人民的,给老百姓的,是大众食品,并不是经典的给特定人群的。小时候吃母亲的一碗面,离开家进馆子里吃,在biangbiang面的背后、在陕西的风俗习惯背后,是一种地域文化。陕西人特别喜欢这样扯的又宽,像裤带一样长的面,盛在一个大老碗里,油泼辣子一浇,‘次啦’一声,吃一碗饱一天,实在!就像陕西人的性格,没有花言巧语,直来直去,简单朴素、实在厚道。”

  王春耕说:“面点技师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我干这行50多年了。面点技师很重要但不被重视,面点工人现在招不上,一是对面食文化宣传跟不上,二是对传统技艺重视程度不够。面点工人有两年的基本功,比如捏,擀皮,揉面等,很枯燥,所以很多人很难坚持下来,也很难潜下心来,再加上这个工作起早贪黑,很辛苦,所以很多技艺很难传承下来。”

  从现场了解到,像武汉做热干面,北京炸酱面这样的餐饮企业,已经在做互联网销+销售自己的速食面食,互联网与传统的结合将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