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十几万粒种子贴出一幅老红军像

2016-10-24 10:12:05|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宋安琪):《新语》曰:“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是说先民在生存压力下,选择发展农业,拉开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序章。以五谷(稷、麦、稻、黍、菽)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华夏民族传承发展的强大基因。几千年来,无论是宗庙祭祀、民间风俗还是诗歌咏诵,人们对五谷文化的崇拜与敬畏,从未敢怠慢。

  因着这样的敬畏之情,民间产生了五谷画。人们将五谷杂粮或植物种子,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法,经过特殊处理,变成画作。“五谷画”最早起源可追溯至盛唐,在当时具有祈盼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寓意。如今科技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原始的五谷情怀似乎开始被人们渐渐遗忘。

  于是,有人决定重拾对五谷的敬畏之情,用五谷画诠释人类与五谷之间的不解情缘。

  37岁的李博家住陕西西安,2006年他从电视上接触到五谷画。从小爱好书法绘画的他对艺术有着一种天然的粘性。五谷画原料真实天然,深深吸引了这位生于黄土地之上的西北大汉。“我换过很多工作,却始终没放弃工艺美术,我知道这行不赚钱,但我就是喜欢,没办法,就像逃不过的宿命。”李博说。

  2007李博通过网络找到了“陕西五谷画第一人”张景林老师,跟随他学习五谷画制作。

  李博认为,任何纯天然的植物种子都可以是五谷画的原料。他平时作画的书桌上摆放着50多种谷物,而这只是他原料的一部分。“粮食文化是陕西文化的根源,以谷物和药草种子作画,既是对自然的一种向往,也是出于对天地的敬畏。”

  买回来的谷物种子首先得进行防腐、防霉和防虫处理进而晾晒。然后根据草稿的构图、风格、线条选用不同明暗、色彩的谷物进行张贴,每粒种子均用原色,保持五谷画的自然清新。李博的五谷画艺术风格多样,包括国画、油画、装饰画、图案等系列。“国画系列注重写意传神,以结构组织为主,色彩明暗为辅,浓淡相生。所以在选谷子时就不光得注意颜色,还得注意光泽。而油画系列用色讲究,立体感强,用花草五谷刚好可以完美的展示它毫无矫饰雕琢的感觉。”李博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