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发现随葬动物数千件 是目前发现动物种类最多的王陵

2016-11-23 10:52:09|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11月22日,秦俑学第八届学术研讨会在临潼召开,来自国内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记者从此次研讨会上获悉,截至目前,秦始皇陵已经发现各类动物数千件,是目前发现动物种类最多的王陵。

  “秦始皇陵出土种类丰富的动物,其中包括真实动物随葬和以陶、铜模拟的动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人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各类动物的习性,并学会了驯养与利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武丽娜研究发现,秦始皇陵出土的各类动物以马的数量最多,包括兵马俑一、二、三号坑出土的陶马、铜车马坑出土的铜马以及马厩坑出土的马骨三大类,其次为珍禽异兽以及水禽。珍禽异兽坑出土鹿、麂类食草动物,也有杂食动物;水禽坑共计出土青铜禽46件,其中鹤6件、天鹅20件,其余为鸿雁等禽类;上焦村秦墓出土有蚌贝饰件、羊骨、鸡骨,陵北陪葬墓出土有珍珠;陵园外城北侧一号大型陪葬坑出土10余种禽、兽、鱼鳖的残骨。另外,还出土了大量没有鉴定的动物骨骼。     

  “人类先后驯养的动物是猪、羊、马、鸡、狗等,在秦代已经属于常见动物类型,人们饲养这些动物的目的主要是获取肉食资源和祭祀。秦代对动物的利用至少达到12种,马是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占有特别的地位;鹿、麂是野生动物,是体现狩猎行为的产品;鱼鳖、鸡羊属于可食用的动物;蚌贝、珍珠等属于装饰品;天鹅、鹤等禽类动物较为罕见,在陵园7号坑展现的是人驯养禽类动物的场景,表现出了人与禽类动物、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画面。”武丽娜认为,在2000年前的秦代,人们驯养动物的种类不但增加很多,而且驯养动物的目的也从获取肉食资源和祭祀扩展到休闲娱乐的精神领域。(记者 赵争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