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母亲留下11张选民证

2016-12-07 10:55:31|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原标题:老母亲留下11张选民证 见证中国基层民主进程成为家里的传家宝

  11张选民证摆在一起,明显可以看到岁月在纸片上留下的痕迹。但周澍保存得非常精心,每一张都没有折痕和破损——这不仅是母亲留下的传家宝,更见证了中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2002年,周澍的母亲去世。整理母亲遗物时,在客厅一个柜子里的抽屉,他翻到这些选民证。“装在袋子里,按照年代顺序,整齐放着。”和选民证一起的,还有几个存折,“可见老太太对这个事多珍惜。”     

  昨天下午,西安西郊一家老年公寓,74岁的周澍讲起母亲的故事,又一次沉浸在往事中。周母是西安人,父母去世得早,跟着奶奶长大。她缠过足,没有上过学。解放后,周母参加了扫盲班,开始识字,后来街办成立了工厂,动员家庭妇女走出家门,投身经济建设。周母报名参加了毛笔厂,每月有几十元的收入。     

  1953年6月25日,周母收到第一张选民证。这是一张暗紫色的纸,上面用繁体字记录着选举人姓名、性别和年龄等事项。     

  这一年,周澍11岁。母亲参加选举的具体情况,他早已记不得了,但在周澍的记忆中,这张不寻常的“选民证”,让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让人民真正享有了民主选举的权利,“对母亲这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而言,确实像是一次‘新生’。”    

  从1953年开始,每次的选举证都被周母悉心保存下来。    

  “这是传家宝。”一直到1990年,周澍居住的北大街进行改造,周家搬迁,离开了过去的街办。最后一张选民证的日期是1990年3月1日,繁体字早已变成了简体字,纸张的印刷质量明显改善。它们串联起周澍母亲大半生的生命沉浮,又如一个个脚印,生动、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基层民主的进程。     

  如今,周澍也到了人生暮年。他希望将这些选民证捐给相关部门,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记住选民证背后的特殊意义和历史变迁。(记者 宋雨 实习生 陈华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