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发布今冬明春困难群众安排 “互联网+寻亲”成亮点

2016-12-30 09:08:5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发布会现场(王偲瑶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偲瑶):12月29日,陕西省民政厅就今冬明春困难群众安排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曾明、陕西省减灾委办公室主任董亚明参加会议并答记者问。

  全省共有低保对象82.2万户  省级下拨社会救助资金78.5亿元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陕西省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2万户、44.3 万人,农村低保对象60.2万户、136.8万人。今年以来,省级共下拨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8.5亿元,其中最低生活保障资金53.7亿元,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9.3亿元,医疗救助资金10.8亿元,临时救助资金4.7亿元。

  曾明表示,对于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应做到以下五点:其一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其二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其三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其四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今年以来,共实施医疗救助56.9万人次;其五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截止目前,共实施临时救助20.62万户次,支出资金3.06亿元,户均救助1485元。据了解,从2016年10月1日起,农村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从2500元/人年提高到3015元/人年,达到扶贫标准。城市低保最低限定保障标准提高不低于25元/人月,平均保障标准达到487元/人月。

  数据显示,陕西省现有农村特困供养人员15.2万人,集中供养最低限定标准每人每年6000元,分散供养最低限定标准每人每年5500元;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453所,集中供养5万人;有城市特困供养人员9444人,集中供养3438人,散居6006人,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800元,散居每人每月500元,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逐户摸底调查受灾群众 确保精准施救

  据了解,2016年,陕西省发生洪涝、干旱、风雹等8类自然灾害428次,灾害涉及10个市102个县(市、区) 1028个乡镇,造成559.89万人次受灾,24人因灾死亡,紧急转移安置5.77万人次;农作物受灾659.23千公顷,绝收80.95千公顷;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9399间,一般损坏房屋3.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79.51亿元,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重影响。

  曾明说,针对这一情况在入冬前,陕西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受灾群众今冬明春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早制定冬春救助实施方案和分类救助标准,逐户摸底调查,按照受灾人员困难类型、救助需求种类和数量、需救助时段进行分类排队,确保做到精准施救。

  截止目前,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下拨冬春救助资金2.66亿元,调拨棉衣裤、棉被各3.7万套(床),并要求各地按照《陕西省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足额安排本级配套资金,及时发放到困难受灾群众手中。

  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  精准帮扶

  据统计,陕西省现有不满16周岁农村留守儿童248417人,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陕西省民政厅联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下发《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相关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本地区辍学、未登记户籍、无人监护、父或母无监护能力、残疾、患病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梳理,切实做好重点对象的干预帮扶工作。

  截止目前,陕西省已劝返复学94人;登记户口1241人;为5534名无人监护和父或母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联系其家长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对残疾、患病的689名农村留守儿童,对其家庭做进一步核查,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社会福利政策的及时纳入了保障范围。

  互联网+寻亲  助力流浪者回家

  针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接待、在站、离站等服务,截止目前,共救助求助人员4.68万人次。同时,曾明表示,确保在寒冷天气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等街头困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助服务,陕西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的通知》,进行周密部署,实施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动,进行全天候、拉网式排查,避免冻死伤事件的发生。

  陕西省民政厅积极开展“互联网+寻亲”活动,推动求助人员寻亲服务工作。陕西省民政厅借助网络媒体力量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媒体上开展寻亲活动,各救助管理机构通过与公安机关的协作查询、DNA信息比对,在媒体上刊登“寻亲公告”,发布寻人信息,成功帮助17名受助人员回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