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年终岁末,又到盘点时。回头看看2016,“十三五”开局之年,陕西博物馆工作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得不说的事儿。270座博物馆的“百花齐放”构建了陕西省基本合理的博物馆体系;4000多名文博工作者历时三年的辛勤耕耘让陕西省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638个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让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有料;数万名宣教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让陕西省文博系统的文化遗产走向了陕西陕西省各个角落;跨界的合作、创新的模式,让博物馆藏品的文化内涵以及根据藏品的文化元素设计出的文创产品通过各种方式走向大众、走向未来。
这一年,“百花齐放满园春”,陕西省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体系门类渐趋合理。陕西省新增各类博物馆17家,使陕西省各类博物馆总数达到270家,其中文物系统146家,国有行业博物馆 50家,非国有博物馆74家。非国有博物馆占到博物馆总数的27%。目前,除享受中央财政的50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外,另有115家博物馆自行对社会免费开放。全年全陕西省博物馆参观人数达3650万人次,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参观人数超过2500万人次。陕西省文博系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陕西省的博物馆体系。国家一级博物馆在现有7家的基础上,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也将加入一级博物馆队伍,目前进入国家文物局公示期;市级博物馆建设速度加快,渭南、安康市博物馆已对外开放,延安、榆林、铜川、咸阳、杨凌示范区博物馆建设进展顺利;凤县、子洲、山阳、宜君等多家县级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孙思邈纪念馆、贾平凹文学艺术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和西安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府谷县荣河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些新的文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和相继开放,基本构架陕西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体制多元,门类丰富的博物馆体系。
这一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陕西省文博系统全面摸清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从2012年开始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唯一的试点省份到今年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从518家国有文收藏单位保管人员兢兢业业的信息采集到400多名专家夜以继日的数据质量审核把关;从文物部门前后开展了341场对9551人次的业务培训到各级政府3000多万经费的投入,陕西省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果丰硕。目前,陕西省在国家文物局登录平台上共登录文物2986856件(套),文物总件数680多万件,待国家文物局审核。通过普查,基本建成了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库;通过普查,初步实现了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标准化、动态化管理;通过普查,陕西省文博系统摸清了家底,完善了制度,发现了问题,总结了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普查,陕西省文博系统感动于普查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有人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工作,有人错过了孩子的中考高考,有人“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们的敬业奉献和责任担当为博物馆工作者树立了标杆。
这一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638个各类陈列展览将陕西省文博系统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物这一金色名片传播到国内外。以在秘鲁举办的“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丝路起点 灿烂文明——陕西文化遗产”图片展、“丝路的故事——陕西皮影展”,在台湾举办的“秦•俑——秦文化与兵马俑特展”为代表的出国(境)展览服务于“一带一路”等国家大局,讲好陕西故事,传播陕西声音。以“复兴之路”“伟大历史 光辉史诗”以及“照金精神”“延安精神”巡展为代表的63个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展览成为今年陈列展览的亮点之一。其中“伟大历史英雄史诗”为国家文物局集中推介的10个“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之一。以“黄帝文化追踪”“熠熠青铜 光耀四方——秦晋豫冀两周诸侯国青铜文化展”“寻巴——消失的古代巴国”展、“微笑彩俑——汉景帝的地下王国”、渭南博物馆“与华相宜”基本陈列、安康博物馆“秦巴明珠”基本陈列等为代表的原创展览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诠释文物内涵。其中康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这是陕西省连续九届获得该奖,对陕西省市县博物馆建设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
这一年,“一切以人民为中心”,陕西省文博系统与宣传、教育、团委等部门联合开展文物惠民系列活动,博物馆公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陕西省文博系统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全国首家由大中小学与博物馆共同参与的“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联合开展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不断深化和延伸,陕西省有65家博物馆与613所大中小学校开展了结对子活动,共策划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教育案例135个,开展活动千余场次,向陕西省8122所中小学10.2万个班级赠送《陕西历史文化遗产读本》28.4万册。陕西省文博系统成立了全国首家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组织——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目前陕西省文博志愿者已有上万人。同时,各博物馆以文物扶贫、文物惠民为抓手,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科普活动月等重要节点和节假日通过教育互动体验项目、文博知识讲坛等形式开展了1800多场次的公众服务项目和活动,宣传文化遗产。
这一年,“小荷已露尖尖角”,陕西省文博系统借智思考,跨界合作,努力推进陕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陕西省文博系统起草下发了《关于推动陕西省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0家单位为国家和陕西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陕西省文博系统广发英雄帖,诚邀40多家有合作意向的企业、高校参加陕西省文物系统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座谈会,鼓励企业与博物馆跨界融合,共商共建,搭建具有陕西文化特色的文化宣传平台、资源整合平台和品牌塑造平台。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与陕文投集团华夏文创公司在联合举办了文创产品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文化促进创意发展、以创意推动文化传承。
这一年,“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落实“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不断推动博物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陕西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牵头的国家家科技惠民计划中唯一一个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项目——“博物馆公共安全管理与服务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利用二维码、物联网、RFID、GPS、GIS等技术实现博物馆库房、展厅、人、物之间的智能化管理。开展了陕西省珍贵文物3D建模项目、青铜器类科技检测与鉴定项目、陕北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互联网+延安革命旧址”项目等数字化保护展示利用项目,让更多的文物“活”起来,为下一步共享文物数字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好基础。
这一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继续做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文物科技工作成绩斐然。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工业大学馆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藏壁画保护修复与材料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至此陕西省已有四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二。召开了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工作会议,并与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组建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为全国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与诸多高校合作的典范。陕西省文博系统用国际视野,以开放的心态,与国外文博机构科、研院所开展文物保护、交流的合作。陕西省文博系统在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方面在全国获得多项大奖,进一步彰显了陕西省文物科技保护的实力。
这一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陕西博物馆正在迈开大步勇往直前。新的一年,陕西省文博系统会努力去创新,去合作,去共享,去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让陕西省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事业稳健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让陕西省文博系统的博物馆人在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同时,积极去传播、去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起增强公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责任和使命。(供稿单位:陕西省文物局博物馆处 编辑:王菲)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