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有的太白红杉面积已达6000多公顷,盗伐情况基本杜绝。
从蒿坪保护站再上行,积雪越来越厚,道路亦难行。尽管太白山没有永久的雪线,也没有现代的冰川,它却是我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惟一能给人雪山体验的高山。
“太白山高海拔地区一般从8月下旬就会出现降雪天气,阳坡虽然会融化,但阴坡已经有积雪。”何晓光告诉记者,太白山的积雪期一般从10月初到来年5月底,从他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变化过,这说明,太白山这些年来生态状况十分稳定。“国庆节一过,海拔2500米以上的阳坡雪就不再融化了,之后逐步向下延伸,所以登太白山的黄金时间就只有每年7月到8月的融雪期。”
太白山降水充沛,发源于太白山、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条。其中,流域面积达1506平方公里的黑河,平均年径流量达6.3亿立方米,建在其下游的黑河水库,源源不断为西安城送好水。
天保工程、移民搬迁,使太白山森林群落稳定性持续向好,而盗伐等行为更是基本杜绝。
“以太白红杉为例,也叫太白山落叶松,这是我国独有的树种,生长在海拔2500米到3600米地区,也是太白山最高上限的乔木植物,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太白红杉目前在太白山已达6000多公顷左右,面积在增大,数量在增多,群落稳定了。”何晓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我参加工作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是87%,如今已达到92.6%,看上去好像只增加了几个百分点,但后者意味着啥概念?那就是除了高海拔地区只能生长灌丛草甸以外,其他地区基本实现森林百分之百全覆盖。”
过去见珍稀野生动物的机会很少,如今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常出没。
人口迁出、植被丰富、降水充沛,为动植物提供着越来越良好的栖息环境。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目前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金雕、林麝6种。2001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确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数量约为13只,是我国现今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而2012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6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保护区见到珍稀野生动物的机会很少,我直到1997年才第一次见到羚牛。”何晓光向记者回忆起那次奇遇,“那是巡查期间夜宿在太白山巅大爷海旁的帐篷里,突然听到外面有‘扑哧扑哧’的声音,出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羚牛晚上过来喝水,我俩就相隔四五米远,看着它喝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深夜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秦岭绝顶,与珍稀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这么长时间,至今难忘。”
随着生态持续改善、动物栖息地面积扩大,这样的激动兴奋就变成了“家常便饭”。何晓光说:“最近这些年,每年进山都能见到一两次羚牛,最多的一次见到四只,三大一小。后来甚至在海拔1200米到1500米的浅山区也能见到羚牛。”
在太白顶峰,栖息着一种名叫白顶溪鸲的小鸟,常飞过雪顶天池,啄起水面的小草细枝,被当地人昵称为“净水鸟”。从2004年开始,关中汉子蒲伟发起了秦岭“净水鸟”公益行动,专门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区捡拾高山垃圾。12年坚持下来,他和公益人士已捡拾了整整8000斤垃圾。
“生物群落的生存状况,是黑河源头、秦岭绝顶的‘体温’,也是太白山生态体系最精准的‘晴雨表’,需要大家悉心呵护。”蒲伟说。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