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西安难:户籍制度门槛还是有点高

2017-01-18 12:09:49|来源:西安日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原标题:对比成都落户西安条件更多 门槛还是有点高

  购房落户无法提交房产证原件怎么办?社保满五年,合同却不合规定又该如何?目前,西安户籍制度已经过多次改革,已经有多种方式支持外来人口落户,但不少群众在实际办理入户申请时却仍表示,想在西安落户政策“门槛”仍然很高。

  与此同时,记者对比成都户籍制度也发现,入户西安不仅需要符合的条件更多,实际操作中,需要准备的材料也更严苛。

  购房入户 西安条件高得多

  此前一直工作在青岛的徐女士,2016年看到西安新的购房入户政策时,对落户古都动了心,“西安各项惠民政策释放了一个不错的讯号,长期来看,对西安的发展也比较乐观。”徐女士告诉记者,与家人商量之下,于2016年在西安贷款买了一套160平方米的住房。本以为自己已经符合了购房落户的条件,但真正操作中才发现,贷款买房的房产证是要押在银行的,可办理户口时却需要准备房产证原件。

  1月10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南二环的长安路派出所,就购房入户的房产证问题进行了咨询,民警明确购房入户必须有房产证原件,如果因贷款买房抵押了房产证,可向房管局进行咨询,而如果房产证还未办下来,则只要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进行网签,等房产证下来后也可进行入户申请。记者也联系到了香米园房产交易大厅,据介绍,房产证原件是可以借出的,只要申请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即可。但很多群众对此并不知情。

  虽然西安目前能够购房入户,但要求的是“在西安市具有合法稳定职业的非本市户籍居民,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西安市行政区内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而记者查询成都“购房入户”条件显示,2014年6月1日前“购买商品住房70平方米以上”即可,2014年6月1日后,购买商品住房90平方米以上即可,对工作单位则未做限制。

  社保入户 人为难度没有了政策难度还不小

  社保入户同样也难住了不少人。2010年就来到西安工作的李兵(化名)告诉记者,咨询后才发现与北京总公司所签的合同并不能作为申请材料,落户的手续在合同上“卡了壳”。

  走访中,记者遇到了已经成功提交入户申请材料的王先生,“去年12月份咨询了一次,当时民警说满足缴纳社保五年的,需要递交这五年来所换公司的合同与公司资质。”可王先生此前曾换过一次单位,要想准备上一个单位的材料难度很大。不过,近来西安市抓工作作风转变,王先生于1月3日再次前往派出所进行咨询时,被告知只需要目前所在单位的材料。记者对照西安市公安局官方网站公示的《长期在本市市区就业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员入户办事指南》中,申请材料只要求提供“所在用人单位资质文件”以及“现在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

  人为的障碍没有了,但就成都市公安局官方网站与西安市公安局所公示的材料对比来看,在“居住期满入户”的条件中,在成都“居住满2年,已经在我市不间断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年以上的市外人员”,便可申请入户。办理材料中只对“省级社保”,提出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要求。而西安在类似的入户条件中则要求,“与本市市区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并参加本市社会保险实际缴费满5年以上。”记者在公安碑林分局、莲湖分局与新城分局咨询,户政民警均给出了类似的答复,除严格按政策办以外,还要拿具体材料来看是否合规,而入户材料中所需的公司合同则应表明申请人的工作地点在西安。

  随迁入户 西安要求更严苛

  记者在走访中也注意到,随迁家属在入户时需要提供的“未就业证明”也让不少群众犯了难。2016年7月在西安市购房入户的刘明(化名)在为妻子办理随迁手续时,因未能准备妻子原籍未就业证明,使其迟迟未入户,据刘明介绍,其妻子的失业证明是户口所在地居委会开出的,但政策要求的是“区、县的劳动就业部门开具的未就业证明”。同样,2016年11月结婚的刘女士在办理夫妻投靠户口迁入时,也因未能提供区县级以上证明而无法迁户口。

  原来西安对于随迁人员入户,要求“配偶户籍所在地为城镇地区的,提供配偶在原籍区、县的劳动就业部门开具的未就业证明,或《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而成都对于申请配偶随迁条件上,只要求“夫妻双方两本结婚证”。

  经过走访,记者注意到,随着我市狠抓作风建设,群众办理入户手续在政策执行方面已经有所改进。但具体政策对比成都的确要更为“严苛”。

  近日,记者也联系到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对于户籍制度该负责人也表示市公安局已提交了新的户籍制度提案,或许近期将有新政策出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