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成文化小康点亮灯塔

2017-03-22 11:22:59|来源:中国文化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围绕大局、着眼大局和服务大局所作出的战略谋划和科学决策,立足于国内实情和国际视野,突出强调保障百姓普遍关注的文化民生,具有鲜明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为今后一段时期文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一是相得益彰,紧跟国家战略增强文化自信。《规划》总基调是围绕着党在新时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方针而形成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规划》在谋划过程当中紧紧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注重文化发展中的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发展理念。同时,《规划》与国家的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衔接呼应“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布局,更主动对接扶贫攻坚、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着重建设贫困地区的文化小康,在统筹城乡资源、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等方面都作了具体部署。

  二是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文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重点。《规划》把文化创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非遗保护五大块融合在一起,尤其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艺术创作中的文化精品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文化产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既有高原又有高峰。第二,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将成为发展的重点,《规划》强调了文化发展体系的建构与完善,既包括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建设,也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第三,在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强调“走出去”。在提高对外文化贸易数量与水平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做好中国文化的世界性表达,加快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话语权。第四,《规划》也注重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通过“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三是创新驱动,以科技激活产业发展新业态。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不断升级,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AR技术等一系列高新科技正不断改变文化产业的业态。《规划》首次将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作为单独板块列出,并着重指出将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向纵深发展,在文化科技创新发展环境、文化科技转化成果、文化领域关键共建技术研发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在这一过程中穿插了不少核心焦点问题,如文化安全和文化发展当中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产业链建设,进而催生出更加完善的产业新业态。

  四是双效统一,文化发展提质增量。文化产业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和底线,那就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规划》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在注重文化传承的社会效益的同时推进文化精品战略,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通过全面规划与重点培育的相互作用,实现文化产业双效统一,文化事业普惠基层,发挥文化在提升国民整体幸福指数中的巨大作用,对文化产业协调、科学、可持续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统筹兼顾,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特殊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策略。这种智慧和策略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完善顶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以统揽全局的意识和统筹兼顾的理念切实解决文化发展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规划》不仅兼顾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又坚定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对文化产业既注重社会效益又发展经济效益;对传统文化既注重弘扬又坚持合理利用;既从全面小康的总目标倒推,厘清到相应时间节点上文化发展改革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文化建设各领域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入手,明确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断完善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

  六是文化惠民,切实建成文化小康。《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这有利于推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分享,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和资源分享,推动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进程。《规划》推出了一大批务实的工程项目,并进行了认真测算、论证和评估,不仅明确了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实施规模,还有精确的资金保障,为新的文化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保障,也让文化惠民、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得到切实体现,为“十三五”时期末全面建成文化小康指引方向。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文化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孙巍,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硕士研究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