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

2017-04-18 17:19:0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未央区

  未央区区情简介

  未央区位于西安市市区的北部和西部,东临浐灞河与灞桥区相邻,西以漆渠河与咸阳市秦都区交界,南以龙首北路与新城、莲湖接壤,北依渭水与高陵县和咸阳市渭城区相望。“未央”二字,源于《诗经小雅庭燎》中的“夜如何其,夜未央”(已经是夜里什么时候了?还是半夜未到天亮)。而未央区的得名则源自境内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未央区总面积262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城、莲湖、碑林和雁塔四个行政区的总和再加上15平方公里。全区辖大明宫、张家堡、辛家庙、徐家湾、谭家、草滩、汉城、未央宫、六村堡、未央湖10个街道。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初步统计,常住人口81.84万,户籍人口57.1万,城镇化率92.03%。未央区的基本情况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历史积淀深厚。西安是中国十三朝古都,除了西周定都丰镐之外,其余的十二个王朝都建都在今未央境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未央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遗址47处,受保护面积67.5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古遗址保护面积43.9平方公里,占未央土地总面积的25.85%。其中,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迹最丰富、文化含量最高的都城遗址。未央境内还有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中国最早的国家档案馆石渠阁等遗址。未央古遗迹数量之多、面积之大、价值之高称得上全国区县之最。历史很多有名的故事都发生在未央。刘向、刘歆父子在这里整理编目出《别录》、《七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巨著,一代史圣司马迁在这里写成了不朽之作《史记》,唐太宗兵变的玄武门、武则天出家的感业寺、戏剧发源地唐梨园等等。这些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唯一性的遗址和遗迹,赋予未央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是区位优势独厚。未央位于西安市总体规划“大九宫格局”的中心,“西(安)咸(阳)一体化”的最前沿,陕西“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是西安新行政中心所在地。陕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条放射线中,六条放射线的接点在未央境内,是西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必经之地,西铜高速、绕城高速、机场二号线、机场一号线穿境而过。西安十三个区县,未央距西安咸阳国际航空港最近,仅8公里。建成运营的西安北站位于文景路与绕城高速接口,承担西安全部中、高速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近期规划年客流量6800万人次,远期规划年客流量8000万人次;穿越未央的郑西客运专线全线贯通后,西安铁路运输实现了4小时抵北京、5小时到上海,与东部经济圈快速对接。2014年,西宝、大西高铁如期开通,北客站高峰期日均客流量超11.5万人。   

  三是生态资源丰厚。西安古有“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其中渭河、灞河、浐河等河流横贯未央区境40多公里,是西安最具水特色的区域。为进一步扩大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未央、宜居未央,从2003年开始,未央区累计投资10多亿元,建成浐灞河高标准堤防20公里、沿河景观大道10公里、橡胶坝5座,形成万余亩水面,浐灞生态区由此发端,并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从西安的生态重灾区变为生态补偿区,成为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近年来,全区新增水域面积3万亩,形成了渭、浐、灞“三条绿色长廊”和西铜、西宝、机场新线“三条绿色通道”,在浐灞河西岸形成了5000亩生态林带,绿化树种和常绿树种占60%以上,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5%,被评为“陕西省平原绿化模范区”。

  四是发展氛围浓厚。近年来,随着西安城市发展重心的北移和区域功能定位的变化,未央已经成为西安发展的热土。一是未央有机遇。二是未央有基础,三是未央有前景。西安行政中心北迁、西安北站开通、大明宫遗址公园、汉长安城遗址先后开园、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工等一系列重大利好因素齐聚未央。从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从国内来看,有这样一个规律,哪里是行政中心哪里就是城市中心,哪里能够聚集人气哪里就是商业之源,像行政中心迁入这样的重大历史性机遇,有一个就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有一个就足以改变一个区域的走向,而未央目前面临的机遇又不仅限于行政中心的全面入驻。随着西安第四轮城市规划修编,将未央全境纳入西安主城区范围,未央区将新增8.68万亩城市建设用地,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明确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在国务院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未央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行政新区,作为西咸一体化的最前沿,作为西安后发优势最明显的区域,必然要比照甚至超过北京、上海的建设标准,打造国际一流的城市新区。

  目前,全力推进新型高水平城市化进程成为未央最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几个关键词可以具体了解未央区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第一个关键词,城改。所谓“城改”,就是对城中村实施整村拆除和集中安置,并同步实现农民变居民、集体土地变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股份制公司、农村变社区四个转变。对于未央这种大量村庄长期存在的传统城郊区而言,城中村改造是加快未央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拓展区域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破解土地资金瓶颈的有效手段。未央区利用近两年时间,在系统调研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于2009年初提出了“百村城改计划”,确定了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为原则,依托重大项目、市政建设和土地储备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农民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楼建设确保被拆迁群众按时回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在全市率先提出了通过正向利益引导遏制抢建加盖的相关措施,为城中村改造的平稳有序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截至目前,未央全区累计完成101个行政村的整村拆迁,共涉及15.6万群众;完成61个行政村的回迁安置工作,共涉及约10万群众;完成91个村农转居、97个村经济体制改革和73个村撤村建社区工作。先后创造了多个西安城改的“未央速度”,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统一拆迁、集中安置、同步改制”为主要特色的“城改未央模式”。

  第二个关键词,提升。提升就是指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未央区把城市建设管理当成一项主业来抓。一方面,借助城市发展重心北移的东风,全力以赴争取市政项目落户,力争短期内弥补市政欠账。未央区在全市率先编制了区级城建计划,将区内各类建设维护任务纳入同一管理体系和年度综合考核范围,并明确提出了市政道路年度征地拆迁任务“零结转”的工作目标。根据西安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变化,研究制定了双甲方监管和征地拆迁的包干模式,完善了投融资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力支持了市政道路、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和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北三环、太华路北延伸线、辛王路、北辰大道等建成通车。完成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三号线征地拆迁任务,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70万吨。另一方面,坚持重心下移原则,落实街道责任、强化部门联动,出台了《未央区城市管理办法》,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一级政府、两级管理、三级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投资1076万元,建成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系统和建筑工地监控系统,实现了重点区域全方位、全天候监控。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先后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各项目标任务。以“拆、围、绿、改、管”为特色,连续三年开展了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

  第三个关键词,产业。未央区坚持不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按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未央区于2009年启动实施了“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重点项目数量不少于100个,年度投资任务不低于100亿元。计划实施以来,全区已累计安排重点在建项目296个,完成投资约500亿元,项目数量、质量和投资额度均达到历史新高,投资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动力。2016年上半年,全区67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9亿元,占年计划的54.8%;其中,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计划的58.3%。在发展二产方面,未央区以“扶强做大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促进创新驱动和工业稳定增长。通过实施“科技企业小巨人”培育计划,审批立项13个,争取市级专项资金260万元,区财政配套305万元,支持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全年新增注册企业和工商户654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总投资40亿元的特尔佳、坚瑞等项目集中开工,西航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其次是商贸业发展集群,未央区明确将商贸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未央路、太华路、西安北站、北二环四大商圈,不断巩固建材、汽车、五金机电销售等传统产业优势,努力扩大住宿餐饮、零售、金融、商业地产、文化产业比重,积极发展“一街一总部”,在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成熟地段推动建设高档次、多功能综合楼宇,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从2012年起,未央区以“商贸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引领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三产优化升级。落实商贸业培育奖扶政策,争取上级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近千万元,三年新增商贸业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大明宫建材家居钻石店、盛龙广场、汉神购物广场如期开业,未央路、大明宫、北二环、北客站商圈建设稳步推进,宜家家居、澳门施美兰等10余个高端商业项目落户三桥商圈,万达、龙湖等知名企业齐聚未央。

  第四个关键词,民生。未央区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两个收入”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努力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编制完成了未央区中小学布局规划;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累计投资5.54亿元,完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第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文景学校、长乐一小、三星小学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五十八中、范家村小学、大白杨小学新校区和区中心幼儿园、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基本竣工,西航一中综合楼等20余个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西安高级中学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高中阶段省级标准化教育覆盖全区。财政投入1626万元,落实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及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惠及幼儿近19000名,解决6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段入学问题。全面推进区、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安排新农合、公共卫生经费等专项资金8309万元,减免患者医疗费用369.99万元,30414名65岁以上老人、16941名育龄妇女、6218名计划怀孕夫妇享受到免费体检。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探索开展社区卫生机构与省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工作。在全省率先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全省第一张“单独两孩”生育证在我区颁发。拨付配套资金200余万元,新建、完善社区(村)文化活动室27个,为15个社区、26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投入1913万元,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统一提高至每人每月130元,为1520名环卫工人办理了社会保险。累计为1337户2800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各类补贴1405万元,为219人发放医疗救助95.78万元。投资1亿元、涵盖400套保障房任务的未央住保大厦全面竣工。

  未央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回避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看,未央区仍处于产业培育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非公经济比重还比较小,现代服务业聚集效应尚未形成,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缩,构建符合行政新区定位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任务艰巨;从城市建设管理看,未央区还处在集中建设阶段,城市建成区规模不大,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不高,建筑垃圾无序倾倒、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加快城市建设和加强城市管理的任务艰巨;从社会管理看,未央区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大量村庄集中改造,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各种矛盾集中凸显,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素质、维护稳定的任务艰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