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翱翔一号”在美国升空

2017-04-19 09:22:0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火箭升空图(西北工业大学 供图)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北京时间2017年4月18日23点11分,美国当地时间4月18日11点11分,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立方星作为欧盟QB50计划首批发射入轨的28颗卫星之一,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Atlas5)/天鹅座货运飞船(Cygnus)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图(西北工业大学 供图)

  这28颗卫星将在今后数天内随天鹅座货运飞船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并将在4月底通过国际空间站在轨释放部署。西工大自主研制的2U立方星“翱翔一号”卫星,也将成为首颗通过国际空间站释放的中国卫星!

  “翱翔一号”立方星实物图(西北工业大学 供图)

  西北工业大学随QB50计划发射的“翱翔一号”卫星,是在该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支持下、由航天学院周军教授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研制的。该卫星重约2.2kg,为标准2U(10cm×10cm×22.7cm)结构。西工大研制的“翱翔一号”上搭载的是离子与中性粒子质谱仪,用于开展低热层大气成分探测。

  QB50?这可不是企鹅币

  2011年1月,由西北工业大学与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欧洲航天局、德国宇航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萨瑞大学、英国穆拉德空间实验室、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一起共同发起的全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与地区参与的QB50计划正式启动,历时6年多,终于与世人见面了。

  QB50计划是欧盟第七框架协议的旗舰项目,受到了欧盟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它通过国际大学科计划吸引了全世界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共同发射36颗2U和3U的立方星,组成国际卫星星座开展对低热层大气的科学探测。

  星座中的28颗立方星今天已随天鹅座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其余8颗立方星预计将稍后通过运载火箭直接发射入轨。QB50计划已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的航天项目。

  低热层大气是指距地面90-360公里的大气层。QB50计划目前采用36颗立方星组成星座,由国际空间站释放部署在距离地面400公里高的轨道上。这些卫星用1-2年时间在大气阻力作用下,从400km逐渐衰减至90km,最终进入大气层烧毁,在此过程中共同对目前人类尚未深入涉足的低热层大气的中性粒子、带电离子组成与分布、阻力参数、大气温度、磁场等的进行长时间多点在轨测量,并开展卫星再入大气层过程的相关研究。这是人类首次开展对低热层大气的全面探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什么是立方星

  世界首颗12U立方形星“翱翔之星”实物图(西北工业大学 供图)

  从功能上讲,卫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观看到的卫星,称为“卫星平台”或“卫星总体”,另一部分是装在卫星平台上实现不同功能的载荷。普通的卫星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总体服从载荷”的原则,卫星的大小、内部构造等完全取决于载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功能的卫星在大小、形状、构造是完全不同的。

  立方星是目前国际上广泛用于大学开展航天科学研究与教育的一种微纳卫星,其设计的理念为“载荷服从总体”。设计和制造都实行标准化,包括外形设计、内部构造以及配件接口、卡槽等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标准的立方星采用1U架构,即体积为10cm×10cm×10cm。在此基础上,立方星可根据需求进行升级、扩增为“2U” “3U”甚至更大

  立方星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制造标准的统一,更有利于卫星在国际上的流通与合作使用。由于立方星的发射与制作成本一般在数百万元人民币以内,和动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大卫星相比成本低得多。同时,立方星具有功能密度大、研制周期短、入轨快的特点,通过组网形成星座,可实现对海洋、大气环境、船舶、航天、航空飞行器等的监测;也可应用于空间成像,通信,大气研究,生物学研究,新技术试验平台等方面。

  六年磨一剑:让西工大标准变成国际标准

  西北工业大学卫星测控站(西北工业大学 供图)

  QB50计划引领了我国立方星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立方星研究的起点。

  团队负责人周军教授详细介绍了立方星的“舶来史”:世界上第一批立方星发射于2003年,而我国正式启动立方星研究项目正是源于QB50计划。西工大发射的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正是在QB50计划的基础上衍生的灵感。2016年6月,“翱翔之星”成功发射;同年,“翱翔”系列微小卫星获得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紧随其后,”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

  在QB50的研究过程中,包括西工大在内的多所高校都独立发射了自主研制的立方星。“翱翔一号”内部使用的计算机,磁力矩器,飞轮,电源系统等关键部组件均为自主研制。

  一路走来,西工大也在大力推进QB50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在微小卫星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6年4月24日,陕西省首个高校卫星测控地面站在西工大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6月25日,西工大自主研制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于海南文昌成功发射;2017年1月9日:西工大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2U立方星“行云试验一号” 卫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4月18日:西工大自主研制的2U立方星“翱翔一号”卫星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

  一年三星,西工大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已具备了较完善的立方星总体设计、部组件研制生产、整星集成测试、环境试验,以及在轨测控等条件,已经研制成功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立方星,以及立方星部组件、立方星电磁弹射部署器等系列产品,并形成了立方星总体、组装集成和测试试验等的标准和规范,具备了年产10-20颗立方星的能力,主要面向遥感、通讯、空间探测和新技术验证等卫星应用领域。

  自西工大研制成功世界首颗12U立方星之后,国际上也开始了12U立方星的研制,采用的标准正是西工大标准。对于团队的未来,团队负责人周军教授表示,西工大会加强立方星技术创新发展,加快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在国际立方星领域的影响力。(供稿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刘建平 郑真 编辑 王菲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