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溺亡事故频发:疏堵结合防止野泳事故发生

2017-08-07 09:42:12|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原题:灞河,溺亡事故何时休?

  7月30日下午,西安市东郊灞河长安码头附近发生了一起惨剧,两名男孩因到河里抓鱼不幸溺亡。最近几年,灞河溺亡事故频发,据浐灞消防中队统计,从去年1月到今年8月,仅消防出警的溺亡事故就有87起。然而,每年几十起的溺亡事故并没有起到警示作用,灞河仍然是群众亲水、游泳的热门选择。是管理手段落后,还是需求实在旺盛,有没有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游泳溺亡事故警示录”并未阻挡住游泳者。

  

  西安浐灞生态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特别是灞河,经过多年的治理,碧波荡漾,水流清澈,目前已成为西安东郊的一大生态景观。进入夏季,酷暑难耐,许多市民纷纷来到灞河两岸消暑纳凉。然而,一些市民无视岸边“水深危险”的警示牌和历年来多起溺亡事件的教训,纷纷跳进灞河水里冒起了险。

  游泳爱好者:“灞河是野泳的好地方”

  8月2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灞河大桥南侧,岸边“水深危险”“请勿戏水”等警示牌随处可见,在河岸的一处栏杆上,记者看到几块“浐灞河游泳溺亡事故警示录”的牌子,上面写有劝导性的文字和几起发生在灞河的惨痛溺亡事故警示,并且配有事故现场的照片。

  然而这些警示牌并没能阻止前来游泳的人。在灞河大桥西面的橡胶坝里,几名男子正在游泳,他们惬意地划着水游向河对岸去了。“这会儿游泳的人少多了,人最多的时候在早晨6时左右。”看到记者拍照,岸边的一位环卫工凑过来说道,周边许多游泳爱好者都会在清晨来到灞河游泳,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一两百人。

  8月3日早晨6时,记者来到灞河大桥南岸时,很多前来游泳的人已经下水了,陆续来到岸边的人中,有的在做一些身体拉伸动作,有的在整理装备。记者注意到,一种名叫“跟屁虫”的游泳装备似乎特别受欢迎。这种装备充气后像一个圆柱体,斜挎在肩膀上,下水后会漂浮在游泳者的后方。

  一位60岁上下、正在给“跟屁虫”充气的师傅告诉记者,这种装备对长距离的游泳有帮助,中间累了可以扶着它歇一会儿,但遇到危险时作用有限。“这里水温和水质都不错,是野泳的好地方,我们几乎每天都过来游。”说完,这位师傅就果断地拉着“跟屁虫”下水了。

  “灞河已经不是从前的灞河了”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生态管理局水务主管韩波告诉记者,灞河每年发生的溺亡事故都让他们心情很沉重,但由于不能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仅靠劝导、宣传、巡查等常规手段难以有效遏制住群众下水的现象。“很多群众不知道的是,灞河已经不是从前的灞河了。”

  韩波告诉记者,从前的灞河就是一条普通的河流,水环境并不复杂。但现在的灞河已经被改造建设成为水体景观了,河中心最深处有10米深,而且由于过去挖沙导致现在的河床很不稳定,河道里面形成了淤泥,很可能人在岸边走着,就陷进淤泥里了。另外,水深导致水面和水底温差很大,不像在游泳馆里面水是恒温的。人在河里面,胸口这一部分的水是温的,以下部位尤其是腿,是在冷水里的,这就很容易抽筋。游泳的时候一旦抽筋,急救时间也就那么两三分钟,没有多年的野泳经验是处理不了的。

  据了解,在“河长”制实施之前,灞河的管理就有一定的制度,“河长”制实施之后责任义务就更具体了。现在,浐灞生态管理局与生态区管理办,原则上以河道中心线为界,对河道和水面进行共同巡查。但针对野泳,由于无法可依,不像电鱼、捕鱼、挖沙、乱搭建等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虽然今年加大了宣传力度,现场劝阻也有明显的效果,但仍然阻止不了7月30日两个小孩溺亡这样的事故。

  疏堵结合防止野泳事故发生

  野泳安全问题绝非灞河独有,西安几乎所有河流湖泊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每年的夏季,群众亲水、游泳的需求旺盛,一些河流湖泊也就成了事故的高发地。悲剧在重演,但似乎并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这背后不仅仅是安全的问题,更是如何解决群众合理需求的问题。

  游泳爱好者李曾琦对记者说:“如果偶尔有人溺亡,可以说是意外事故,如果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被淹死,那管理方面肯定也有一定的问题。”

  “下河游泳者个人首先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最起码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市民徐莉莉说,“同时,群众有需求,就要寻求解决的办法,像亲水、游泳这类需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游泳场馆和亲水场所。”

  “灞河在治理改造之初是有考虑建设类似沙滩浴场这样的亲水场所,但最后为了行洪安全没有建设。”韩波告诉记者,虽然浐灞目前没有政府主导的游泳场馆和亲水场所,但正在建设的广运潭公园规划了一些亲水场所,不久后市民就可以到那里消暑戏水了。 (陕西日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武依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