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园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7-09-21 11:06:4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会议现场(王偲瑶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偲瑶):9月20日,在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财富传媒集团主办的“2017欧亚综合园区论坛”上,多位大咖云集浐灞生态区,就“全球视野下的产城融合与园区发展”展开对话,助力欧亚各国经贸文化交流。

  园区合作助推企业发展 产业模式带动国际化发展

  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发言(王偲瑶 摄)

  在会上,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作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专题分享。

  于洪君表示,“一带一路”背景下产业发展机遇良多,原因在于“一带一路”的重点建设内容即以共商、共建等方式推进国际合作,这有助于促进企业合作建设境外的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科技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模式则有助于较快推进区域发展,迅速带动中国产能、中国资本、中国技术和标准的出口,并给东道国带来很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据统计,2016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有56个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累计投资189.5亿美元,为东道主创造了10多亿美元税收,提供了超过17万的就业岗位。

  “这些数字体现了开展园区合作、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福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产业园区模式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包括欧亚经济综合园区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意义。”于洪军说。

  “一带一路”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实践全球投资合理布局,推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管理制度突破,促进中国企业在跨国产业链其中占据引领地位。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在中国对外投资中,民企已经成为走出去主要力量。在海外并购、海外投资等方面,中国企业尤其是民企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带动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也为打造中国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例如华为、海尔、中车、中建、阿里巴巴等,它们是品牌“走出去”成功的范例。

  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础设施大连通 建设贸易畅通的大格局

  据了解,产业园区的发展,为民企抱团出海、民企与国企合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平台,这也为民企降低了“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国际化经验不足、资金不足等问题。

  然而,园区发展模式并非一帆风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企业发展与园区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在积极做好中国特色外交事业,“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拓展大国外交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由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环保等众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企业国际化进程还面临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挑战、压力,对于这些风险、挑战有的估计不足,有的凭国内经验来办事,用国内的思路开拓海外市场,这种做法并不都利于企业发展。

  “我们的企业应该学会开拓两国内国外两种市场,学会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而且还必须学会使用国内国外两种规则,后者至关重要。”于洪君表示。

  发展中国家隐性、显性的贸易壁垒大量存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充分的调研了解,避免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同世界各国探索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也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新举措,在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经济发展中,“一带一路”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对于中国和所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那么园区模式未来如何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和项目的切实落地,中国企业在相邻国家开设园区,仍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需要切实加强和地方的政策沟通,让自己良好意愿真正被合作伙伴所了解、理解、认同。只有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一带一路’才会行稳致远。通过推进园区合作、基础设施大连通建设,促进贸易畅通的大格局。”于洪君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