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冬季严控PM10、PM2.5排放 将提出“冬33条措施”

2017-10-18 13:38:3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李玥

  

  西安市政府召开2017年铁腕治霾“1+1+9”行动方案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李妍 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李妍):10月17日下午,西安市政府召开2017年铁腕治霾“1+1+9”行动方案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西安市铁腕治霾办、市环保局副局长李博发布今年以来西安市铁腕治霾“1+1+9”行动方案总体进展情况。

  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宁、西安市工信委副主任赵平、西安市建委建筑业处处长张小波、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军等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1至9月优良天数136天 蓝田最多

  李博介绍到,1至9月,西安市优良天数为136天,同比减少24天。各区县、开发区优良天数从多到少依次为:蓝田176天,阎良、航空144天,碑林、灞桥141天,曲江140天,临潼136天,新城133天,长安、周至、航天132天,浐灞、港务129天,高陵127天,经开、未央120天,鄠邑、高新115天,雁塔107天,莲湖103天。截至10月15日,西安市优良天数为151天,同比减少18天。

  由于今年西安市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夏季,强紫外光和高温触发臭氧污染加剧,截止9月底共造成61天臭氧污染,较2016年同期增加了24天。

  建立“铁腕治霾办+督查考核问责办+专项工作组”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西安市将大气污染防治的主基调确定为:“铁腕治霾·保卫蓝天”,制定出台了《西安市2017年“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9”组合方案》,实行了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领导制,建立了“铁腕治霾办+督查考核问责办+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机制,实施了“挂图作战”的指挥调度模式和“网格化管理”的治霾监管模式,采取行业牵头、属地管理,示范引领、政策扶持,多点治理、重点突破,考核排名、督导问责,执法监管、宣传引导等措施,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减煤方面,西安市削减散煤137.97万吨,完成率106%;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36台,完成率100%;拆除驻军单位燃煤锅炉40台;西安市20蒸吨/小时及以上燃煤锅炉分步实施“煤改气”,到2018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全市263家煤炭经营场所完成规范整治;取缔非定点煤炭经营场所224户。

  在控车方面,淘汰黄标车14826辆,完成率100%;在西安市设立机动车尾气联合检查点位64处,查处超标车和冒黑烟车9141辆,查扣非法两三轮、泔水车8500辆。6至8月份,在西安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低速及载货柴油汽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在治源方面,今年摸排并核定“散乱污”企业2045户,清理取缔1259户,完成率62.5%(省下达任务为摸排量的30%);划定并规范整治夜市烧烤集中经营区47处;摸排并整治餐饮经营单位17191家;灞桥热电厂、西郊热电厂、国维淀粉厂7台燃煤火电机组,有4台已完成年度超低排放改造任务,其余3台将在年内完成。

  据了解,今年西安市新增绿化面积3335.7万平方米,乔木662.52万株;“五路两侧”新增乔木225.17万株。

  “冬33条措施”力保空气质量

  9月19日,西安市召开了“秋冬季铁腕治霾攻坚行动动员大会”,近期还将印发《西安市秋冬季铁腕治霾攻坚行动方案》,提出“冬33条措施”,力保空气质量。下一步,西安市铁腕治霾工作,以控制PM10、PM2.5排放为主攻方向,以煤、尘、车、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对象,抓好冬防期各项工作落实。

  全面整治燃煤污染。对未完成煤炭削减任务的24家规上工业,落实“一厂一策”减煤方案,实施强制性限产停产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削减任务。年底前,高陵区、鄠邑区全面完成整村煤改气、煤改电示范工程。

  坚决遏制扬尘污染。冬防期前,完成西安市所有工地视频监控设施安装和涉土工地微型监测系统建设,并在所有出土、拆迁工地安装电子门系统;11月1日开始,对西安市各类非涉土工地和办理了施工备案的涉土工地,以及未实现全密闭的堆(料)场、两类企业,实施24小时驻场监管,确保各项防尘措施落实到位。

  科学实施大气污染考核评价。自10月份起到2018年3月,对各区县、开发区颗粒物(PM2.5、PM10)浓度实行日排名、周通报制度,每月按优良天数、PM2.5、PM10月平均浓度分项排名。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在即,形势逼人。西安市将以“等不及”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奋战、全面攻坚,尽最大努力、用最大力气,扎实推动铁腕治霾工作深入开展,努力拼出更多蓝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