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创建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发展日新月异,智慧旅游建设风生水起,厕所革命成效显著,旅游扶贫产业富民……陕西旅游迎着一轮轮行业发展利好,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在建设旅游强省的发展征程上,砥砺前行,追赶超越,不断提升,跑出了“加速度”。
从“父亲山”秦岭的巍峨到“母亲河”黄河的壮美,从“秦中自古帝王都”到“历尽周秦与汉唐”,陕西是骄傲的,在这片广袤而悠远的土地上,自然与历史交相辉映。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红色旅游系列“四大旅游高地”在陕西旅游的发展蓝图上款款如画来。
从“丝绸之路”起点到“兵马俑”的故乡,从打造旅游强省到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陕西旅游更是充满了生命力,在希望无限的前进道路上,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大思路引领 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2017年7月中旬,陕西旅游微信朋友圈一则“旅游局改成旅游委,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信息刷爆朋友圈,信息中强调,在2017全省旅游业追赶超越重点工作推进会现场,新任陕西省旅游发展委主任高中印指出,未来陕西旅游要紧紧围绕“五新”战略任务,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厕所革命和智慧旅游等重点工作,全面形成追赶大气氛、超越新状态,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寥寥数语背后,是在充分把握陕西省情和旅游发展脉搏基础上,重点总结陕西旅游当下及未来发展思路的重要解读。进一步凸显了做“大”陕西旅游的手笔以及信心。
作为拥有华夏文明、丝路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精神自然标识的旅游资源大省,自“十二五”到“十三五”,陕西旅游发展态势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汲取政策及制度供给红利,一改往日旅游业“单打独斗”的局面,走出了全域旅游的铿锵脚步。
“思路决定出路”。伴随着省政府相继出台促进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投资与消费、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等一批意见办法出台,同时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陕西省及周边相关旅游产业项目、将旅游局撤局改委从省政府直属机构调整为省政府组成部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业作为地方战略性支柱产业谋划、推进,已成为省内各级党委、政府、市县“一把手”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举措。
机遇亦是挑战。从提出实施旅游业“2336”发展思路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陕西在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行程中已走出属于自己的陕西节奏。
大规划支撑 全省旅游业奋力追赶超越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任务。为落实省党代会精神,省旅发委主任高中印提出,将以旅游“五大工程”落实省党代会“五新”战略任务,让省党代会精神在旅游系统落地生根,为全省追赶超越作出应有贡献。
近年来,全省旅游根据《陕西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陕西省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2016-2020年)》、《汉江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年)》等9个规划,已形成纵向衔接、横向“多规合一”的旅游综合规划体系,着眼打造精品、留下“百年基业”。在此基础上,在全省乡村提出的“十百千”品牌建设工程,更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目前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27个、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5个。旅游更带动扶贫,据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旅游者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10亿元。旅游收入占农村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16.23%,旅游示范县人均年收入增加了1000元左右。旅游对地方扶贫及经济带动的显著促进作用可见一斑。
旅游质量的持续提升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我省旅游多年来坚持不懈抓人才队伍建设,在旅游行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培训工程。提出每年培训旅游行政管理人员100名、旅游企业管理人员1000名、旅游基层服务人员10000名。开设“陕西旅游大讲堂”48期,开展“走进名校”活动3次,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6.1万人次。
大融合发展 “旅游+”为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要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充分说明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产业,单靠旅游部门“小马拉大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
要想下好旅游融合这盘棋,如何布局成为关键所在。2015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旅游+”概念,随后有关全省旅游融合发展的多个会议相继召开,确立了陕西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唱响丝绸之路起点旅游品牌的发展之路。
多年来,旅游与文化融合,《出师表》《法门往事》《延安记忆》《12·12西安事变》《延安·延安》《阿良的长征》《歌从陕北来》等一批精品演艺、剧目推出,《长恨歌》实景演出服务规范更成为国家标准,成为中外游客来陕必赏;旅游与教育相结合,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杨凌农博园、兵马俑复制工厂等一批研学旅行点成为人气新景区;旅游与工业相结合,西安、宝鸡、咸阳等市开展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张裕瑞那城堡酒庄成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旅游与体育相结合,实施了一批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开展了3批33个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旅游示范县接待规模达到全省旅游接待总量的50%以上。
融合之势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全省旅游更联合工信、住建、交通、水利等12个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融合发展实施意见,陕西1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在管理体制、多规合一、产品融合、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推进,力争形成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在多方不懈努力下,今年4月份,国家旅游局确定陕西、贵州、山东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份,并于7月份在我省举办第三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暨“美丽陕西”推介会,正式发布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和创建导则,“旅游+”正伴随着产业融合不断发展,为陕西旅游注入新鲜血液。
大品牌提升 陕西旅游影响力不断增强
既拥有叫响国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兼具一批特色明显的国内高A级优质景区。“丝绸之路起点·兵马俑故乡”作为人文陕西的全新旅游金招牌,得益于陕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新时代旅游发展要求下,更对陕西旅游品牌的不断升值裨益良多。
近年来,陕西省旅游发展委不仅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推动陕西旅游实施“走出去”战略,更悉心打造旅游产品和线路销售、开展邀请境外旅行商、媒体来陕考察活动,力求境外宣传境内做,让境内外游客看到一个全新的“国际范、中国风、陕西味”的大美人文新陕西。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更通过走进陕西,开始了解了中国。据数据统计显示,最近5年到陕西观光的中外游客就达14.14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除此之外,一批包括“秦岭与黄河对话”、2017“丝路旅游·舞动中华”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第十八届西安国际酒店设备及用品展览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千车万人进秦岭”自驾游等突出旅游品牌形象的旅游节事文化活动陆续举办。各市突出旅游品牌形象,打造推出一批包括文化旅游、高峰论坛、展会赛事、研学教育、旅游惠民、赏花采摘、风味美食、征文摄影、主题广告等在内的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挖掘了陕西文化内涵,造就了陕西旅游“一花引来百花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良好局面。
现如今,经蓄力升级后的陕西旅游已拥有丝绸之路起点旅游走廊、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黄河旅游带、红色旅游系列“四大旅游高地”;丝绸之路起点旅游、红色旅游、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帝陵文化旅游、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秦岭与黄河对话六大品牌,旅游形象力及形象进一步增强。据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813.43亿元,同比增长16.45%、26.87%,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正在亦步亦趋的坚定步伐中不断接近。
展望未来,正如高中印在我省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暨“美丽陕西”推介会上所说,下一步,陕西省将统筹抓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统筹抓好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建设,统筹抓好旅游改革创新,统筹抓好品质立游强旅,统筹抓好旅游形象提升。以改革创新之姿,吹响新体制下全省旅游系统追赶超越的冲锋号。 (马秀红 王瑾)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