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绥德龙湾治理区。( 榆林市林业局供图)
榆林市林业碳汇和碳市场建设专题培训会现场。 (榆林市林业局供图)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榆林市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而作为新生事物的林业碳汇,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榆林市林业碳汇项目的率先启动,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金秋时节,榆林大地层林尽染,景色迷人。“这与我印象中光秃秃的黄土高原完全不同!”一位外地游客惊叹道。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一代代榆林人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榆林市已经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由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历史性转变。
“植树造林,不仅使榆林市绿色增多了,也使大气、土壤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降水量明显增加,这些都为启动林业碳汇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榆林市林业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1 林业碳汇有了基础
榆林市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榆林市林木覆盖率仅为0.9%,如今已提高到33%;造林保存面积也从那时的63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008万亩。
2012年至2014年,榆林市实施了一场名为“三年植绿大行动”的绿化战役,三年造林322万亩。
2015年至2019年,榆林市继续实施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计划每年完成50万亩共计250万亩的造林任务。到2020年,该市的造林保存面积将达到240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以上。预计每年新增林木可释放氧气35.4万吨,固碳40万吨,吸尘99.6万吨。
“目前,榆林市生态建设绿化大行动正在按计划进行,已完成150万亩的造林任务。”榆林市林业局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狄龙说。
植树造林不仅是一项公益事业,它也应与经济挂钩。为此,当林业碳汇项目在国内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后,榆林市就予以高度关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而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发达国家或地区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汇指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冲抵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
例如,一位农民新种了1亩林地并获得了林权证,该片林地每年可以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经申报审核,该林地被纳入国家碳汇库后,可按每吨50元的基础价格卖给有减排任务的企业。工业企业等达不到减排要求,可通过向碳汇卖方购买碳汇,继续生产。买方制造二氧化碳,卖方进行吸收固定,从而在大气中形成二氧化碳总量平衡,不造成新的污染。
“植树造林是我们坚持不懈的事业,而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可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所得利润再用于林业生产建设。”狄龙说。
多年累积起来的植树造林成果,为榆林市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榆林市植树造林面积这么大,但它之前的碳汇商业价值却没有得到体现。”狄龙说,“按照规定,除经济林和国家一级公益林、天保林等不能申报外,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新造林都可以纳入碳汇项目。”
2 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不成熟。
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陕西今年也将启动全省碳汇造林试点,鼓励和指导有意愿的企业营造碳汇林,持续做好全省碳汇计量和森林空气质量监测等工作。
“在陕西省林业厅和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榆林市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榆林市林业局局长吕学斌说。
6月5日,榆林市与上海碳汇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着手启动榆林市林业碳汇项目。
陕西申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碳汇公司的子公司,专门对口开发陕西省的林业碳汇项目,榆林市的项目也由该公司负责。“专业公司用专业技术、专业渠道帮助榆林市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且支付项目包装、挂牌等所有的开发费用,不用政府掏钱。”狄龙称。
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榆林市迅速成立了林业碳汇项目领导小组、专项工作小组、专家组和专家顾问组。“今年3月初,我们腾出了3间办公室,组建了相关的工作团队。”狄龙说。狄龙是专项工作小组的副组长。他告诉记者,榆林市碳汇项目工作包括基层调研、成立项目组、不定期举办专业培训等13项内容。
在8月22日举行的榆林市林业碳汇和碳市场建设专题培训会上,吕学斌表示,为加快林业碳汇开发工作,榆林市林业局将尽快建立一支熟悉林业碳汇计量检测方法、了解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林业碳汇专业队伍。
此外,榆林市林业局还将结合榆林市实际,制定开发方案,建立公开透明的工作机制。“让全市各县区的国有林场、集体林场以及所有农民持有林权证林地都从碳汇项目中受益。”吕学斌说。
接下来,榆林将对全市2005年2月16日以来的人工造林进行碳汇的生产、计量、监测、核证和统计,使交易的每一吨碳都能找到一片对应的森林,使林业生态产品真正转变成生态商品。
按照规划和工作流程安排,预计到明年10月,榆林市的林业碳汇项目将通过专家评估,进行减排量签发和交易分割工作,从而收获到该项目带来的“第一桶金”。
3 项目实施前景可观
“树木的减排量与树径、数量、郁闭度等有关。保守估计,目前榆林市有300万亩林地能进入国家碳库,每年产生大约240万吨的减排量。”榆林市林业碳汇项目专家组组长、生态专家张振中说。
张振中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尚未完全放开碳市场,目前我国每吨碳汇交易价格约50元,是国外价格的1/4至1/6。随着今年我国碳汇市场的启动,价格将逐渐提升,且收益期可达30年至60年。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我国7个试点省市碳汇市场累计成交量近1.6亿吨,成交额37亿元。
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在《“喜忧参半”的国际碳市场机制》一文中称,目前已有40个国家参与了碳交易,覆盖约37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约占全球年排放量的11%。
据世界银行测算,2020年全球碳市场规模约为3.5万亿美元,未来有可能超越国际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和环境权益类衍生品市场。
根据目前的情况推断,榆林市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前景可观。
“榆林市的一些化工企业减排任务重。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销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保障化工行业的发展,促进榆林市经济发展。”狄龙说。如此一来,榆林市的碳汇指标除了进入国家碳库统一出售给发达地区外,也可在当地“消化”。
张振中认为,除了经济效益,开发林业碳汇对榆林市的整体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首先是生态效益。开发林业碳汇,将对传播绿色低碳理念,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与能力,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社会效益。开发林业碳汇,可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既可以减轻政府每年的造林护林经费压力,又能推进这一生态产业持续发展,无形中巩固植树造林成果,同时还能带动部分精准扶贫项目。
“目前国家政策规定尚不明晰。另外,大家普遍认识不到位,觉得碳汇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狄龙说,“虽然在榆林市实施林业碳汇项目面临着一些难题,但随着国家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榆林市几十年来坚持植树造林,现在有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成效。林业碳汇项目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扎扎实实地推动这一新兴林业产业项目的发展。”吕学斌说,“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使榆林市率先成为陕西省生态建设和林业碳汇开发双模范地区。”(记者 罗晓兰 白亮 )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