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立三级领导听课制度 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

2017-12-11 15:59:58|来源:西安晚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和实效性?陕西高教系统在开展思政课质量提升专项工作中,建立了省委高教工委、校、院(系)三级领导听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通过随机听课,查摆问题,研究对策,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建立三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

  今年5月,陕西大力推动省委高教工委、校、院(系)三级领导听思政课制度,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等先后到包片高校随堂听思政课,对包片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进行面对面点评,加强对包片高校质量提升工作的督促检查。

  同时,陕西省要求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及其他班子成员要联系一个思政课教研室或一名思政课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

  在听课制度中,各高校聚焦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大学生获得感这一核心指标,设计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具体考核指标。延安大学要求听课领导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纪律、教学态度、教学表达、教学效果等方面,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精准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西安欧亚学院要求听课领导填写课堂观测记录表和评分表,听课领导须在听完课后的5个工作日内将两表提交给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学校通识教育学院负责帮助评分较低或问题较多的老师及时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老师,下学期不能安排授课任务。

  西安音乐学院听课制度规定,院领导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学时,主管教学、科研副院长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学时。西安石油大学听课制度规定,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和主管学生的党委副书记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学时。

  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介绍,陕西高校党委普遍建立了校、院(系)领导听思政课制度,学校领导至少联系一名思政课教师或一个思政课教研室。目前,三级领导已累计听课3000余节次,全省高校新增思政课建设经费1000余万元。全省高校上半年新增思政课教师171人。今年全省高校新增马克思主义学院18所。

  校、院负责人走上讲台讲思政课

  “个人的发展如果与国家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会更有动力、更有价值。十九大做出了长远规划,处在新时代的西电人该如何做?我们材料人该如何做?”讲台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院长秦勇给学生抛出这样两个思考题。

  近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党员自主学”等多种形式,把对十九大精神的思想精华带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    

  “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前不久,在可容纳5000余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远望谷体育馆,校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为大一新生讲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担任校党委书记以来,郑晓静已经多次走上讲台,为本科新生、研究生高级党校学员、新任处科级干部、全校党支部书记等讲党课。此外,学校、院系的负责人等也纷纷走上讲台,成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主讲老师。

  书记、校长走上思政课讲台,每位校领导每学期都有“必听思政课”的任务,这在西安交通大学已是常态。

  “思政课建设和改革要抓紧抓实,要一门一门课地过,一章一章地过,一位老师一位老师地过,相信通过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一定会有大的起色。”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说。

  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作为全国重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学院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说,我们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探索把党的思想理论成果转化为学科学理和教学内容、转化为思政课教师的话语体系,让思政课教学从空中落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里,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高。

  “我们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分享自身成长经历,用同学们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宣讲十九大精神,让同学们在切身体会的同时能够系统了解国家发展建设成就与新时代壮丽蓝图。”日前,西安交通大学“微宣讲”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月说。

  “微宣讲”是西安交大理论类学生社团骨干自发组织的一项系列宣讲活动。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宣讲内容和形式进行把关指导。近来,他们已进行了20多场十九大精神系列“微宣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将党史、校史、学科发展史与思政课有机融合,不断探索用红色校史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该校还创新方法,利用互联网教师自发推出了“老夏说课”“时宇碎碎念”等思政教育的新产品、新载体,仅校内点击量就超过150万人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