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加速深化“放管服” 政务突破“零跑腿”

2018-05-10 13:37: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消息:“上午登录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政务服务网,上传从业人员健康证、身份证等材料,第二天上午我在家就收到了卫生许可证,连路都不用跑,效率非常高。”近日,说起自己为酒店重新办理卫生许可证的经历,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双照街办居民李少平为新城的政务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秦汉新城加速深化“放管服”(秦汉新城管委会 供图)

  李少平在新城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的远程帮助下,通过秦汉新城政务服务网提交了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申请材料,工作人员仔细核对无误后迅速完成了审批,并将打印好的许可证通过EMS专项快递寄到他手中。

  据了解,李少平“零跑腿”办证经历,只是秦汉新城政务服务改革中的一个普通事例。“我们要像‘保姆’一样,把优质项目请进来、落下去、服务好!”秦汉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占文说道。近年来,秦汉新城加速深化“放管服” 改革,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全力做好辖区群众和入区企业的五星级“店小二”,宝能、恒大、绿地等一系列知名企业入驻签约,凸显出秦汉新城在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上的速度与质量。

  “互联网+政务”改革见成效,服务模式惠民心

  秦汉新城位于西咸新区的几何中心,东西跨度大,最远的地区群众来政务中心办事耗时较多,为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秦汉新城引入“互联网+政务”及EMS快递服务,实现了政务服务改革中“零跑腿”的突破。秦汉新城政务服务网开通后,政务服务中心已陆续为数十名群众提供了“网上申请、免费送达”服务。

  为拓宽服务渠道,持续推进“一窗受理”。秦汉新城行政审批局将服务大厅原有51个窗口整合为“税务综合服务区”“商事登记综合服务区”“便民服务综合服务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区”“咨询帮办”五个板块,同时启动微信办理新平台,开通“在线申办”“办事指南查询”“意见反馈”等功能模块, 网上办理事项可在微信移动端申办,实现了“群众办事随时随地、手机大厅信息共享”。据统计,目前已提供无偿帮办服务3538人次。

 延时服务“不打烊”,办事便捷“不断档”

  不断档的延时服务在秦汉新城政务大厅已是常态化,只要窗口还有未办结完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延时办完最后一项业务,送走最后一位办事群众。

  除此之外,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经常开展“便民服务下基层进村社”活动,为偏远村庄困难群众解决办证难的问题。2018年2月,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赴南位镇固显村开展活动当天,就为3个行政村的老人办理优待证620张,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4月12日,赴双照街办为老人办理优待证349张,随后上门办理218张,共计567张;4月28日,赴正阳街办为老人办理优待证604张。同时,还将有办证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其他行政村,进行统一收集办理并于次日专人送达,切实解决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全面落实西安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及西咸新区“两个环境”建设的部署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五星级服务员”的标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做群众贴心的“店小二” ,确保政务服务“不打烊”“不断档”。

 提升服务效率,推行容缺受理

  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软实力,秦汉新城政务服务中心特邀请资深礼仪老师,为窗口工作人员举办政务服务礼仪专题培训,以便工作中能更好地做到以礼仪促规范,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同时成立专业的代办帮办服务队伍,并在全辖区内实行重点项目动态跟踪,各个环节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全程跟进服务。

  近期,秦汉新城组织专业审批人员和帮办人员奔赴辖区内十余家在建企业,对建设工程项目“提前介入”,并认真听取企业的需求及建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套餐式政务服务。同时,政务中心建立"我们都是一家人"微信群,便于加强与企业的长期互动,针对走访的十余家企业所反馈的问题逐条进行了书面答复,并搭建政务服务与企业的无缝链接。

  2018年以来,秦汉新城行政审批局联合规划局、消防办等部门对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领域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第一批确定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备案、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等5项可实现“容缺受理”的审批事项。截至目前,已按容缺受理机制受理审批事项6件,并出具容缺受理通知书,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秦汉新城党委委员王建国表示,下一步,秦汉新城将加大对规划、消防等建设领域审批事项的流程优化,进一步扩大容缺受理事项范围,提高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质量和效率,以五星级“店小二”服务精神,助推秦汉新城营商环境继续优化提升。(供稿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 编辑 吴宇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