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实施“四轮驱动”助力产业脱贫

2018-07-25 09:22:4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志丹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通过实施行政推动、“三变”改革牵动、互助资金撬动、村集体经济带动“四轮驱动”,走出了一条多元化产业扶贫新路径。

  行政推动

  为群众量身定制产业

  “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的蘑菇产业能发展到如今的规模,这多亏了镇、村干部的热心帮扶。”6月28日,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蘑菇的村民闫怀雄感慨地说。

  闫怀雄是志丹县杏河镇前园子村人,2017年,他家被识别认定为贫困户。不甘于贫穷的闫怀雄,一心想发展蘑菇产业,但前园子村土地条件差,无法发展大棚产业。而距县城较近的顺宁镇保娃沟门村,拥有日光温室1000余亩,发展大棚产业的基础非常好。

  2017年,在前园子村帮扶干部牵线搭桥和顺宁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闫怀雄在保娃沟门村流转了5个大棚发展蘑菇产业,当年年底就实现纯利润15万元。今年,闫怀雄扩大了产业规模,大棚数量增至8个,并新增杏鲍菇、水晶葡萄等品种。在他的带动下,前园子村7户贫困户也在该基地承包大棚,一起走上了增收脱贫路。

  去年,志丹县出台了《脱贫攻坚产业建设扶持方案》,对苹果幼园、挂果园每亩分别补助300元和600元,对建设防雹网的果园每亩再补助3200元;对发展牛、驴、羊等养殖产业并达到标准的,每户补助1万元,养殖中蜂、鸡、猪的贫困户每户分别补助8000元、5000元、4000元;对发展棚栽业和特色种植业的,新建大棚每个补助3.5万元,弓棚每个补助5000元,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每户补助1.5万元,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每亩补助1000元。

  目前,志丹县已打造出16条苹果产业带、3个棚栽业示范区、46个规模化养殖场。739户贫困户共发展苹果产业5491.58亩;167户贫困户发展葡萄、黄芪等特色种植产业965.7亩;284户贫困户养殖牛、猪等3720头(只),该县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三变”改革牵动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我把44亩土地流转给了陕西果业集团,每年能收入6700多元。我还在基地打工,每天能挣100元。如今,我不仅在家门口把钱赚了,还学到不少果园管理技术呢!”志丹县义正镇稠树梁村贫困户思成川高兴地说。

  陕西果业集团是志丹县去年引进的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该集团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合作模式,在稠树梁村先后流转土地4606亩,完成栽植建园3680亩,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果园代管、劳务用工等合作方式,让12户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

  去年以来,志丹县全面启动“三变”改革,大力实施“双100、双50”工程:即在全县新发展100个新型经营主体,建成100个百亩果(农)业产业化典型,力争3年内每个村建成50亩以上集体果园,村级互助资金规模达到50万元以上。同时志丹县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返乡创业,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和脱贫一线聚集。

  据统计,截至目前,志丹县共培育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合作社344个、家庭农场164家,流转土地15.5万亩,动员186人投身产业扶贫和返乡创业。

  互助资金撬动

  促进产业大发展

  “去年我买猪仔时钱不够,向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借了1万元,现在挣钱了,我得赶快把钱还上。”6月10日一大早,志丹县永宁镇任尧子村村民杜方成拿着现金,急匆匆赶往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

  据介绍,目前任尧子村有100户群众加入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其中贫困户12户。该协会已累计向90户群众放款159万元。

  为有效解决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去年以来,志丹县在109个行政村均成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同时,县财政将连续3年,每年注入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支持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目前,该县互助资金规模达到3071.8万元,借款率达80%以上。

  村集体经济带动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去年,永宁镇崾子川村借助永宁山和洛河大峡谷的资源优势,引进北京惠农合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先后建成3210亩苹果生产基地1个、大樱桃采摘园1个、百亩荷塘1个。

  崾子川村党支部书记曹亚宁介绍,为了让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村上组建了1支劳务队,先后吸纳42人,其中贫困群众12人。崾子川村通过向项目实施企业输出劳务,确保每个务工人员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同时,该村提留5%的劳务收益,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崾子川村村集体经济从过去的“零”收入,增加到去年的7万元。

  近年来,志丹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壮大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不断盘活集体资产,并向每个村分别注入发展资金2万元,扶持各村发展以林果业和中药材种植等农业产业为主的村集体经济。目前,志丹县109个行政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全覆盖。(记者 程伟 通讯员 胡永飞 刘军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