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开成果转化通道

2018-08-07 10:13:44|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设备检测。

  8月1日,记者从西安科技大市场获悉,在多位技术经理人的合力协作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贾广教授顺利完成了无滤网除霾技术的成果转化。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已经成功促使多家企业和技术成果“联姻”,为实现技术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成果和市场精准对接是技术转移通道中的一环。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从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个环节入手,打开成果转化的通道。

  从“结合”到“深度融合”

  在今年5月22日召开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51项优秀科技成果受到表彰。这些科技成果涵盖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全链条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省的综合科技优势。

  众多创新成果背后,是我省精心构建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得高校院所的研发成果真正落地。产学研从“结合”走向“深度融合”。

  2011年成立的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铂力特)拥有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相关自主知识产权百余项,是我国金属3D打印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龙头老大”铂力特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物。该企业以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依托,创始人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是国内外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著名学者之一。同时,铂力特的快速发展与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抱团取暖”也密不可分。

  2014年,由在陕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产学研单位共同组成的陕西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经过4年多时间,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的32家增加到现在的84家。目前,联盟已经打通“技术研发中心—行业需求细分协作—产业基地孵化”的产业化路径,形成一中心(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三基地(西安高新区研发示范推广基地、渭南高新区教育培训生产基地、西安医学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产学研发展格局,推动我省3D打印行业产学研深度融合,带动产业快速发展。

  在联盟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西北大学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建的“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我省首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依托该平台,西北大学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与传统校企合作方式不同,新型研发平台由企业牵头组建,实现了企业需求与高校研发优势的无缝对接,打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西北大学科研处处长申烨华介绍。

  目前,我省已经促成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22所高校和陕西延长集团、陕西烽火集团、陕西水务集团、中联西北设计院等50多家龙头企业启动筹建40多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这些新型研发平台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出成果”和“用成果”的有机统一。

  6月22日,由陕西省科协倡议,陕西省宇航学会、省航空学会、省兵工学会等10家省级学会共同发起的陕西省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成立。这是我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又一次探索。

  “陕西省军民融合学会联合体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和组织相关学会、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发挥平台和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在陕军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军、民企业之间的交流,在产品和技术开发、供需信息沟通、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推进共同发展。”省科协主席蒋庄德院士表示。

  搭舞台让成果走向市场

  7月11日,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五届陕西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几年来,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已发展成我省创新创业领域最重要的赛事,涌现出一批如西安知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鑫垚陶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力量。

  在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舞台上,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展示、获得资助,一批创新成果得以迅速转化。据统计,截至目前,大赛各参赛企业累计获创投机构投资额度近20亿元,获得银行贷款超过3亿元,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103个,累计金额近4000万元。

  在科教资源丰富的西安,高校院所创办的各类创业孵化器,是我省“双创”最为活跃的热点区域。西安市将众创载体建设作为“双创”工作的引领和首要任务,预计到2021年底将建成500个以上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众创空间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与此同时,西安市大力推进各区县、开发区、高校院所等建设各种模式的众创载体。截至2018年5月底,西安市累计建成众创载体539个,总面积1705.03万平方米,累计入孵企业、团队15404家。

  与此同时,我省着力构建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创新体系,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全链条培育体系,孵化科技型企业。

  中科创星是这个创新体系中的佼佼者。自2014年成立以来,中科创星专注“硬科技”领域成果孵化,投资孵化企业的数量从最初的9家增长到23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从1.3亿元达到53亿元,投资企业总市值近200亿元,在融资项目60余个。“通过发掘和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孵化科技创业企业,不仅让高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出来,使科技成果得到市场的验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也为陕西乃至全国各地多个行业孵化出了大批优秀科技企业。”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曹慧涛表示。

  科技服务解后顾之忧

  2017年5月至12月,在远诺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理人的协作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赵小明教授完成了非压缩式视频播放算法、交通信号灯状态检测方案等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些科研成果,将被有技术需求的科技公司快速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2017年,远诺技术转移中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800万元。

  “企业存在技术需求,高校科研机构掌握着技术。如何使产出与需求高效对接?技术经理人应运而生。技术经理人不仅要懂得技术,更应该懂市场。”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负责人介绍,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从技术成果评估、技术成果专利化、技术成果推广、技术成果成交全流程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服务,使技术与市场快速对接,免去了企业和科技成果持有人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像远诺技术转移中心这样的技术经理人机构,在西安科技大市场约有63家。这些技术经理人机构依托陕西省的科技成果,以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以“撮合”技术成交为目的,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在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中,我省反向科技特派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引导各市区依托全省科技成果资源,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7年初我省开始实施反向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启了科技服务的新模式。一年多来,各地的反向科技特派员们在“科技联姻”促进供需合作、“筑巢引凤”搭建项目平台的工作中取得了实效,在推动各地市与西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省不断探索多种科技服务形式,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链条,使得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道路越来越通畅。(记者张梅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