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刘君慧):传统糕点对于老一代人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印象,生活中少了它,总少了那么几分滋味。而如今,这项传统的手艺活已经渐渐没落,中式糕点也渐渐失去了曾经的地位,成了人们童年回忆中的一段余香。近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40年·40人 记录特色陕西”采访活动对话延安嘉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龙,倾听他与“糕饼”传承的传奇故事。
1994年,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的张玉龙怀揣传承糕饼手艺的梦想,毅然决定离开家乡,走的时候他曾说:“延安的山沟沟是我的根,外面再好,我总要回乡创业。”他知道,总有一天会回到家乡的土地完成一番事业。
延安嘉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龙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摄影 杨雪莹)
远赴青岛学本领
“从前在家乡就听人说青岛有大海、有蓝天、有洋房、有发展机会……”所以刚刚高中毕业的张玉龙带了500元钱,来到梦想中的大城市——青岛。“500元钱到青岛没几天就用光了。”春节过后的三四月天,在青岛海边,一个“陕北后生”铺张报纸,紧紧裹着衣裳,来往游客不自觉的瞥上一眼:大概是漂泊的异乡人吧。
为了寻得一份能“吃饱饭”的工作,张玉龙白天沿着青岛的大街小巷奔走,晚上就回到海边露宿。就这样吹了20多天的海风,张玉龙终于找到一份食品加工厂的工作。
工作的第一个晚上,正赶上公司连夜加班制作沙琪玛,张玉龙的工作是负责烤面,“一晚上烤了20袋面,第二天早上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俨然一个‘大熊猫’,除了眼睛,浑身上下全是白色。但那时候有饭吃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张玉龙的老板李永成当时也处于艰苦的创业阶段,一伙人一起吃清汤挂面成了常事,但张玉龙很满足,努力完成好老板交代的每一项工作。
据张玉龙回忆,中秋节快到了,因为人手不足,他被老板派去做业务,这也是张玉龙第一次接触市场。他珍视这次机会,足迹踏遍了整个青岛市,用他的话说:“青岛的市场是我用脚丈量出来的,每一个地方我都记忆犹新。”
张玉龙首先选择了去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因为只要做成一单,就能拥有漂亮的业绩。在去一家大企业拜访的过程中,张玉龙“三顾茅庐”:客户说有月饼口味有问题,他就立马拿回去改良;第二次送来,客户又说不行,几次下来,终于得到客户的满意。其实,经过几次改良的月饼,实质上并没有太大变化,张玉龙明白了一个道理:产品是基础,而真诚的沟通、给客户最大的尊重和服务,才是做好销售的秘诀。
也正是这一单,张玉龙一举拿下38万元的业绩,获得公司奖励的第一部“大哥大”,并收获“第一桶金”5万多元。张玉龙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说:“在成长的程中,老板李永成是我的榜样,当时37岁的他同我们一起吃挂面、跑市场,李永成身上很多东西至今影响着我。老板常说,人就像牛一样,抽一鞭子走一下,我时刻以此激励自己、不敢懈怠。” 这些年来,张玉龙不管取得多大成绩,也始终保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张玉龙在生产车间指导生产(供图 延安嘉乐食品有限公司)
不懈努力圆梦想
青岛工作了两年后,思乡情切的张玉龙带着100多款糕点产品,回延安创业。回来后着手选址、租地、建厂。他为自己的品牌命名“东太”,因为歌里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东太”给人以希望,也具有红色延安的革命情怀。
张玉龙首先“进军”商场超市,和延安百货大楼、美术楼等大型商场、超市达成合作,有自己的糕点专柜,生意也还不错。但在1998年,延安各大商场先后开始改制,糕点柜台被撤掉,张玉龙的市场彻底瓦解,进入瓶颈期。用他的话说:“简直就是从天上掉到地上一般。”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张玉龙的工厂进货只进一盘鸡蛋、一小袋糖,工人也从十几人变为两三人。但他并不放弃,也没有时间怨天尤人。
张玉龙不服输,也不让自己停下来。他蹬上三轮,到各个小区、广场等人多的地方卖起糕饼。这段蹬三轮的经历持续了近一年,在他的感召下,十几个人陆续加入他的“三轮车队”,一同卖起自己生产的月饼、蛋糕、麻花等糕饼。那段时间,用猪油炒的酱油胡萝卜是张玉龙眼中最美味的食物,他很感恩,仍对明天充满希望。
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铁盒月饼突然在延安火了起来,张玉龙抓住时机,“东太”终于有了起色。2000年,张玉龙买了自己第一辆车,开始往各个县城跑业务。
2004年到2006年,延安市建起多个高速路服务区,对张玉龙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契机。从化子坪服务区开始,张玉龙为各个服务区供货。“开始跟经理谈,渐渐大家对我认可,引荐我与集团公司总经理谈,这项业务一下在陕西铺开了。”2006年,张玉龙有了属于自己的1000平米厂房。
到2012年的时候,延安到榆林的服务区基本都供上了“东太”的产品,销量都很好。而近几年,受动车开通等影响,张玉龙又将面临新的转型和挑战。“接下来将进军旅游市场,开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为‘蛋奶工程’供应面包,继续为便利店,商超供货……”张玉龙已有更多新的想法。
创业初期,张玉龙就意识到研制一款“爆品”主打产品的重要性,于是,风靡市场的雪花酥诞生了。他四处寻找最好的食材,采购延长的芝麻,清涧的红枣,黄龙的核桃等。陕北的枣甜,但后味涩。为了降低甜度,去掉涩味,张玉龙带上自己的产品奔赴全国各地。在一次拜访中,张玉龙终得到高人指点,用海藻盐代替普通盐,解决了问题,但成本足足高上七八倍。
“东太”雪花酥被评为中华糕饼文化遗产(摄影 杨雪莹)
雪花酥不同于普通月饼,对酥脆程度要求极高。为了达到雪花酥层次分明、酥脆的口感,张玉龙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解决了人工擀面厚度难以掌握的问题。经过20年来的不断改良、创新口味,雪花酥已经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东太生产的"老延安硬壳月饼"获得"中华名饼"称号(摄影 杨雪莹)
这几年,张玉龙又搞起了“中点复兴”。将中点、西点结合,不断创新,即“中点复兴”。他说,“只有不断地创新,迎合青年人消费群体的喜爱,才能符合市场的新潮流。”在做新产品的同时,张玉龙也时刻不忘继承和发扬传统月饼工艺,将月饼文化延续下去。2017年,在中国月饼文化活动节上,东太生产的"老延安硬壳月饼"喜获"中华名饼"的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春节做桃酥,中秋做月饼、雪花酥,平日推陈出新,搞搞“中点复兴”,张玉龙一年四季乐此不疲。这个月推出一款流行月饼,下个月推出一款法式乳酪糕点。始于一块小月饼,张玉龙把人生过成了香香甜甜的味道。
“东太”雪花酥(摄影 杨雪莹)
热心公益献爱心
向人们分享香甜和快乐的同时,张玉龙也为更多需要的人送去温暖。因为自己爷爷奶奶是红军,所以张玉龙1998年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便是去八一敬老院慰问老红军,“那时经济不是很宽裕,几十箱月饼、几十箱水果是我的一点心意。”张玉龙说。
除了做糕饼,张玉龙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就是和朋友们一起外出越野。2017年十一期间,张玉龙和朋友相约去沙漠玩,10月4日是中秋节,每年中秋节的前一天,张玉龙都会赶到福利院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履行和孩子们的承诺。“7天的越野行程张我只参加了2天,3号晚上八九点赶到福利院,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喊着‘叔叔,叔叔,我们想你了,你终于来了!’这时候我落泪了,心里很内疚,自己来迟了。”张玉龙说。这些年,福利院的孩子们缺什么张玉龙就送什么,十几年了,现在他和孩子们己经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2017年7月,榆林子洲暴雨袭城,张玉龙同延安市民营企业家协会一起,第一时间关注到一个不被很多人关注的群体——警察及消防官兵,并赴子洲县送去物资。“警察、消防官兵没人慰问他们,我们就去慰问这些人,大概去了七八家单位。”公益对张玉龙而言,是给需要的人。他说:“做公益让我感到内心安静。不管生意做的大还是小,我都会坚持去做,好的时候多送点,不好的时候少送点。”
时光如白驹过隙。张玉龙的“东太”已经走过了第22个年头,脚踏实地、满载殊荣,他为“东太”设下目标:成为“百年老字号”的良心企业。
20多年,从蹬着三轮卖糕点起家,开荒辟土,挑起糕饼家业,从无店的小柜台到现今的东太品牌店。张玉龙以小小月饼创造传奇,让糕饼文化持续在陕北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传承出新。时至今日,东太品牌已经深入消费者的心中,成为民众备受喜爱的糕饼品牌。“一生做好一件事”,张玉龙一直在路上。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