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陕西高精准培育新型农民 让务农更“职业”

2018-09-10 17:06:3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吴宇婷):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载物转星移。在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位于西北内陆腹地的陕西,也和中国强劲的改革脉搏一起跳动。近日,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40年·40人 记录特色陕西”采访活动就新型职业农民相关问题采访了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刘亚军,了解职业农民“新”在何处,“新”之何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陕西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改善。陕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17年的10265元,增长了75.6倍,年均增长11.8%。变化的不仅仅是收入,更是身份的转变,从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由户籍上的农民身份转变为职业身份,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形象。

  破解“谁种地”难题 新型职业农民兴起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话道出了当前“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隐忧。陕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所以关于农民的话题一直存在。

  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刘亚军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摄影 段晓蕊)

  “以前提起农民,留给人印象大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勉强养家糊口的形象。而现在,再提起农民,农民已从一种社会身份转变为一种自由选择、令人羡慕的职业。职业农民种地不仅是为了生存、吃饭,而是把农业当成工作。”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副处长刘亚军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说道。

  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职业农民被国家寄予厚望。那么,什么样的农民可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其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培育和扶持?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党中央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职业概念,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把‘农民’这个称谓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大家会渴求当农民,农村会成为稀缺之地。”刘亚军说。

  如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陕西解决好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的问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实践。

 “培育+认证” 让务农更“职业”

  实施乡村振兴,“人”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时代赋予各地农业部门的一道新考题。据悉,在陕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开展7年。陕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税务、国土、发展改革、物价、交通、水利、电力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打好扶持职业农民的“组合拳”,有力增强培育工作的后劲和活力。西安、宝鸡、渭南、铜川、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8个市出台了《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从组织层面、政策层面、人力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此外,从2015年起,陕西省将农业部门落实当地政府扶持职业农民政策纳入项目绩效考核指标,与培育成效挂钩。2018年5月10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专函通报2017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评结果,陕西省获得优秀等次,受到通报表彰。2018年8月,陕西省成立职业农民协会,该协会是全国首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协会。截至目前,陕西省125810人已接受新型职业农民系统化教育培训。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朱牛乡东化村农民张育珍, 是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老果农,同时也是洛川育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种的苹果曾经以单颗25元的价格,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全国最高纪录,由他首创的“一果一码”溯源销售体系和他的“育兴管理模式”,更是远近闻名。作为一名现代职业农民,张育珍深知信息化在果业销售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职业培训、实地考察及案例分享,张育珍带领其社员开启新的栽植高效模式。同时,近两年来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在全国建立了22个电商销售网点,首单创立18万元。由于业绩突出,其合作社曾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其本人在2018年也获得了陕西“全省十佳职业农民”的荣誉。

  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似乎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而不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现在在农村种地的农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种植方式,而是希望通过培训和试验,更加科学地种植养殖,实现奔小康的目的。”刘亚军介绍道。

  2018年8月5日,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成立,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当选为会长。据了解,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是由5家合作社投资建设、杨凌示范区农业部门进行项目支持的合作联社。除了研发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技术,该联社还按照“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培训农民,不仅有杨凌本地的农民来参加培训,还有陕西其他地方乃至陕西以外省份的农民慕名前来参加培训。

  张育珍、马新世的农民形象已经不再是大众印象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他们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是当地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缩影。

  在陕西,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先通过县、市、省级农业部门层层筛选、审查和培训,才能参加最终资格认定的考试。高、中、初三级,分别由省、市、县认定,每年一次。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生产效益和职业道德等。据悉,自2014年开始培育认证“新型职业农民”以来,目前陕西省已认定职业农民64097人,其中高级1129人、中级6429人、初级56539人,实现了陕西省主导特色产业的全覆盖,职业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是同等条件下农民收入的3-4倍。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从陕西省农业厅了解到,下一步,陕西省将按照农业农村部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以服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进口“精准、规范、创新、提升”四个关键节点,创新培训机制,拓宽培育渠道,提升工作水平,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为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脱贫和“3+X”产业布局提供人员支撑和劳动力保障。

  告别身份印记,穿上职业服装,随着培育制度体系逐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陕西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