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共话海绵城市发展新理念

2018-09-10 17:52:0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丹):9月9日,2018海绵城市建设国际研讨会在陕西大会堂开幕,并开展了系列主旨演讲活动。主旨演讲引言人,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荣誉教授余啸雷用“摩拳擦掌 牛刀小试 华山论剑”开启精彩演讲。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瑞典、韩国、挪威、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古都西安,共话海绵城市新理念,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

  海绵城市作为新时代城市生态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中国陆续开展了30个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和试点。2018年是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收官之年,这次国际交流研讨会旨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实施以来的经验做法,展示中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成果,促进国内外同行交流,为全球生态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内专家深度剖析 推动中国特色海绵城市建设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章林伟发表了以《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主旨演讲。作为具有多年行业管理经验的资深专家和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体系的顶层设计者,章林伟提出的“源头排放过程控制 系统治理”和“渗 滞 蓄 净 用 排”概括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他表示,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统筹,海绵城市建设则是落实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章林伟进行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章林伟还表示,早在秦代(公元前200年)其梯田建设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人、地、水的和谐发展关系。在传承和借鉴中,则是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方法来实现新型城市建设。在新时代,海绵城市建设强调生态系统、水系统、设施系统、治理体系四方面的统一结合,让生态自我修复,让水源长治久清。目前中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计划,同时也拥有涵盖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城市规模的30余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通过这些城市的建设发展来推动其示范引领作用,使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再上新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南琪进行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中国工程院院士、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南琪发表了以《试论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美国、英国、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成功实践和理念对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起到了助推作用,但中国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城市特点,创建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利用自然属性,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上,任南琪则认为需要借助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水质,例如人工湿地、生态水塘等。在未来,中国更需要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国家标准与规范,确保规划执行能够有章可循。

  任南琪强调,海绵城市不是“行动计划”、也不是“工程”,而是一个“理念”。它和中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市双修”,“建设山水林田湖”等工作没有任何矛盾,反而相辅相成。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同时,要尊重自然、湿法自然,蓝绿融合、灰绿结合,贯彻始终,一城一策、一地一策,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够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维护好生态美丽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军发表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军发表了以《城市水文及水系统方法》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城市的水问题不能孤立看待,需要运用系统的思维来对待海绵城市建设,让水与都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城市规划系统理念升华的体现,国外许多城市建设经验值得中国学习,中国应结合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探索适合中国城市建设尤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另外,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之路上,需要着重考虑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设计和水循环问题,总结问题的复杂性,对工程建设、雨水循环等方面系进行统思考,从而进一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海外专家建言献策海绵城市 聚集全球智慧

  美国水自然工程师研究院的前任院长Robert Traver发表了以《建设可呼吸的海绵城市——从研究到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此次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他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在整个城市化进程当中,可能会导致地面不透水现象,在我的家乡费城也曾发生过因透水不好而造成的河流侵蚀等严重后果,若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解决,人们可能随时会面对失去家园的窘况。饮用水的成本会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也会遭到损坏。我们在2014年已经设立了下了海绵城市目标,希望各城市地区吸收和再利用70%的江水。”Robert Traver说道。

  

  美国水自然工程师研究院的前任院长Robert Traver进行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在演讲中,Robert Traver分享了四点经验。一是要做好雨水的截流和再利用,二是了解不同地方的排水系统与排水区域,三是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防患于未然,在建设之初就要尽可能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进来,四是加强监督,重视设计元素,植被不可忽略,因为若整个地面的植被有所变化,截流与雨水渗透效果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艾克赛特大学水系统中心主任David Butler进行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国艾克赛特大学水系统中心主任David Butler发表了以《城市洪灾管理方案的快速评价方法》为主题的演讲。他表示,对于管控市区降雨和雨季洪涝灾害,需要快速筛选众多选项和方案组合加以效用评估。他运用案例详细解释了当不同管控措施应用于所有合适区域,损失成本与平均降雨强度成正比,同时他还运用了西班牙马贝拉道路布局的案例讲述洪涝对于交通量的影响。

  

  美国工程院院士 Gerald E. Galloway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摄影 张华敏)

  美国工程院院士 Gerald E. Galloway教授发表了以《减少城市内涝对城市的影响》为主题的演讲。在减少城市内涝方面,Gerald E. Galloway运用诸多案例讲述城市建设需要最大程度的用科学规划来降低极端自然天气的影响。他表示,许多城市频繁出现城市内涝的原因是城市设施较为老化,而且很多排水管道很小,管道之间也并不联通,另外城市在不断开发中土地用地扩大,绿化变少。所以他希望借助海绵城市来改善城市内涝问题,打造绿色城市,宜居城市。

  

  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Ana Deletic 教授进行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副校长Ana Deletic 教授发表了以《海绵城市引领绿色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演讲。在处理水体污染方面,她表示,以往总是先收集雨水进行处理再重新利用,这样的成本很高昂,实际上可以利用净化雨水的雨水花园进行自然处理,降低成本。在建设雨水花园方面,则需要根据城市降雨量、土壤渗透率、植物存活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设计。对于中国来说,不同城市的气候条件不同,要因地制宜来建造雨水花园、绿化墙体等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实际运用。“我所讲述的很多案例和方法都是基于当地自然条件、植被条件所建设的,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希望通过这些方法来让我们居住的城市变得更好。”Ana Deletic说道。

  首次赴陕共商海绵城市建设 海外嘉宾收获颇丰  

  主旨演讲结束后,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到了三位海外嘉宾,对西安和他们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新西兰土木环境工程部的副教授级工程师Asaad Shamseldin博士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马淑媛)

  新西兰土木环境工程部的副教授级工程师Asaad Shamseldin博士表示,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大家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不论叫什么名字,都是为了达到“使生态环境更美好 人民生活更舒适便捷”的目的。新西兰虽然没有确切的“海绵城市”的规划,但是有和海绵城市类似的建设体系,目前运行的非常成功。此次海绵城市研讨会为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各自国家(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推动作用,中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不论对于国内外而言,都是一次难得机遇。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前副首席执行官John.C Radcliffe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马淑媛)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前副首席执行官John.C Radcliffe在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表示,“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诞生于澳大利亚,这一理念综合考虑了防止城市内涝、各环节设施的设计、城市绿地规划、河道生态环境、城市排水系统等因素,通过引入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的方法,旨在达到城市发展和自然水环境的和谐,墨尔本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模版。人们总是认为饮用水来自水龙头,实则并非如此,通过建设海绵城市,雨水和山中流失的水源都可以转化为日常使用的水。海绵城市建设讲究因地制宜,每个国家地区有自己的规则,但是原则却是相同的,那便是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名誉教授Cedo Maksimovic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马淑媛)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名誉教授Cedo Maksimovic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表示,提及海绵城市,就不得不提起英国布里斯托尔,当地有名的Grant联合公司将废弃的6.6公顷前码头污染场地和煤气厂改造成充满活力的新街景、海滨散步区、公共开放空间和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从设计到建造,当地建设者们始终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将原先的工业小区改变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商业文化中心。 海绵城市建设为都市在新时代带来的种种机遇不言而喻,但在未来,他认为海绵城市将作为一种全新概念在别的领域加以延伸深化,成为一种综合学科的新兴名词。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海绵城市是一个良好的合作开端,日后定将以环境生态保护为突破口,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交流,促进世界生态良性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