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40年 榆林书写新时代改革故事

2018-09-17 17:12: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李玥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榆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榆林各个区县,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陈岚):在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一座始于春秋的城市驻守了千年。这座名为榆林的城市曾是古时九边重镇,也因富集能源矿产而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从1978年到2018年的40年时间里,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这里的人们用行动奏响改革开放新时代最强音。

  2018年9月8日,由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发起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榆林”深入采访活动通过5天时间,深入走访榆阳区、横山区、子洲县、佳县、米脂县、神木市、榆林市,从一个个鲜活人物、一个个生动故事、一个个深刻变化,充分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在经济发展、文化科技、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见证砥砺奋进中的榆林新故事、新面貌、新情怀。

  绿色生态新面貌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经的榆林市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开采矿产造成的水土流失,让这里的人们常年与漫漫黄沙共生。1978年,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动,榆林人用40年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大逆转,谱写了一曲改善生态的绿色壮歌。

  榆林神木锦界工业园 (摄影 罗赟鹏)

  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的防沙治沙模式下,榆林市林业覆盖率由过去的1.8%提高到33%左右,建成区绿地面积2061.0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67%,人均公园绿地16.66平方米,榆林全市绿化指标已接近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标准。预计到2020年,榆林林木保存面积将达到2400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6%以上。尤其近20年间,陕西全省风沙危害大为减轻,沙化土地面积 缩减10万公顷。沙化面积由上个世纪末的年均扩展0.02万公顷,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2万公顷;流动沙地比重由10.1%下降到0.26%。

  榆林横山水稻田 (摄影 郭克强)

  榆林的治沙史不仅改变了一座城市的面貌,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生态建设在陕北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如今,一行行碧树,一湾湾梯田,一片片田园,向世人展示了榆林林业建设的成就,昭示着榆林走向由“黄”变“绿”,成为一颗绿色的“塞上明珠”。采访团成员在走访中还了解到,榆林当前围绕“三带两区”林业区域战略布局,未来五年将呈现出一副绿屏相连、绿廊相通、绿环相绕、绿景相嵌的多层次绿色生态画卷,成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清洁能源新硕果

  榆林54%的地下含煤,煤炭探明储量150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享受过能源带来巨大财富,也因过度开采造成的脆弱生态而备受困扰。如果继续以资源换取GDP,留给后代的将是一片荒芜之地。在改革开放的攻坚过程中,面对能源转型,榆林市依托区域内丰富的风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让绿色能源经济结出新硕果。

  榆林横山清洁能源工厂 (摄影 罗赟鹏)

  在榆林市的靖边和定边等地区,一架架不停转动的大风车将电力源源不断输入国家电网。作为陕西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的大风被转化为新的能源,并产生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年底,榆林市已建成并网装机容量达219万千瓦,当年上网发电量达32亿度,实现利税5.4亿元。目前在建风电项目容量为89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容量为233万千瓦,项目分布在除吴堡县外的11个县(市、区)。

  数字化生产设备 (摄影 罗赟鹏)

  作为太阳能富集地区,榆林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数据显示,这里全年太阳辐射达5500~6000兆焦耳/平方米、可利用发电小时数超1400小时,发展光伏产业条件得天独厚。2016年榆林市积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启动了首批152个村级光伏扶贫示范电站建设,总规模3万千瓦左右,覆盖贫困村149个,受益贫困户达到6710户。

  机械化生产作业 (摄影 罗赟鹏)

  榆林全市按照“优煤、稳油、扩气、增电、强化工、促新兴”的思路,构建能(源)—化(工)—材(料)一体化产业新格局,形成能源化工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坚持创新引领、主动转型,着力突破科技和人才瓶颈,打造现代煤化工、镁铝、新能源、文化旅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与之配套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供给体系,推动“三大变革”,建成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脱贫攻坚新农村

  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榆林市委、市政府围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走出了“生态+产业”的脱贫致富新模式。

  榆林佳县红高粱 (摄影 罗赟鹏)

  作为陕西省的“第二粮仓”,榆林自古以来就是小杂粮的产地。种类多、分布广,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小杂粮就达16大类100多个品种。除此之外还是世界红花荞麦产业化示范先进区,以及绿豆、荞麦、谷子、糜子等12类小杂粮作物的优势产区。不仅杂粮资源丰富,榆林佳县的红枣因个大肉鲜,营养丰富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是全国红枣五大产区之一。榆林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结合各地村情地貌与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依托,以退耕还林、经济林地产改造等项目为依托,建设精品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脱贫。

  在佳县,围绕“企业经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模式,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和需要,引导贫困户将部分扶贫资金以优先股方式投入企业,由企业自主经营,并按照入股金额逐年向优先股进行固定比例分红,比如,针对袁家岔村的40户贫困户,在2017年,每户入股3500元,每年每户固定分红500元,直到2020年返还本金。将农业科技成果和扶贫攻坚、农民增收无缝对接,为佳县开辟出一条特色农业产业扶贫的新途径。

  在榆阳,从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大力试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示范推广高粱、红葱、红薯、沙盖、扎蒙等新品种,大力发展黄芪、板蓝根等品种中药材产业,同时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经过40年的发展建设,榆阳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86.4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132.1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6%,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1.21亿元,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斤,羊子和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225万只和101万头,均居全省第一。通过改革,激发政策红利,目前已新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个、现代农业园区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家庭农场10个。

  在横山区,通过无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围河造田,开辟了8万亩稻田,水稻耕种面积达4万亩。同时推进稻田种养养殖融合,发挥稻田综合种养在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作用。让稻田养蟹模式逐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助力。

  榆林横山稻田养蟹 (摄影 郭克强)

  目前,榆林市每年实施红枣低产园改造10万亩,覆盖沿黄贫困枣农,带动4600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每年新建“两杏”1万亩,嫁接改良2万亩带动5万贫困户稳定增收;每年新建核桃、花椒、油用牡丹、海红果等经济林5万亩。形成了包括红枣、两杏、山地苹果、核桃等多种作物的经济林400多万亩,同时打造出了“好婆姨、曼乔咖啡”等多个优质绿色生态产品品牌。

  健康榆林新生活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再到足不出户用互联网就能找到专家医生问诊,榆林用创新发展走出来一条独特的医疗改革之路。

  为了市民不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榆林以“健康榆林”为目标引进“智慧医疗”,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建立了“五重医疗救助保障网”,在陕西省统一的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基础上,新增“县市区兜底至90%”和“普惠城乡居民的大病救助”两重保障机制,构筑了健康扶贫“五重医疗救助保障网”。同时开展了“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行动计划。

  按照“健康中国、健康陕西”规划,2017年,榆林市投资300万元,引入“爱加问诊”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结合榆林市现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现状,嫁接扬州市医疗服务资源,在榆阳区、绥德县试点建设一个能够自动实现医联体资源充分协作、分级诊疗自动控制、家庭签约医生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医疗暨健康精准扶贫试点项目平台。通过建立患者与医生、各级医疗机构间的线上沟通渠道,推动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模式的落地,使医疗资源获得最优化配置。截至2017年9月,“爱加问诊”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已有注册医生300名,院内会诊61例,协同会诊67例。 榆林市持续推进的医疗改革不但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病有所依,医有所保”,也让这座城市在成为健康之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榆林子洲山地苹果 (摄影 罗赟鹏)

  融合传播新榆林

  历时5天的采访里,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团成员走遍了榆林市大大小小的角落,用文字记录、用相机拍摄改革开放40年来榆林的新变化。此次采访活动围绕行程设计,以“改革开放40年 见证魅力榆林”为主题,将深度观点与采访素材相结合,全面展示榆林在生态环境、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的新面貌,并运用国际在线陕西频道官方微博、chinanews客户端等平台同步传播行程中的亮点、特点。采访报道吸引了来自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陕西传媒网、西部网、西安网、西安新闻网等中央和陕西省内主流媒体及全国性商业网站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的持续关注,并参与采访内容的转发,实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的全覆盖,让榆林改革开放中的经验与成绩传递到更多人眼中。

  40年改革岁月里,奋力前行的榆林有太多故事可听、有太多内容可写,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中华民族前行道路的缩影。未来,榆林将继续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