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促进旅游业升级改革 新媒体时代还需守住营销底线

2018-10-11 14:01: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陈岚):“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用技术手段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形成整个行业在新时代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2018年10月9日,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现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在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现场采访时对旅游信息化、旅游与新媒体平台传播应用等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摄影 王丹)

 旅游业1.0到2.0   引入信息化适应网络时代需求

  对于本次峰会的举办,信宏业表示,2018年中国文化和旅游全域旅游年提出“新时代 新旅游 新获得”的口号,为旅游行业树立了全新发展目标。从本次大会的召开,包括这些年全域旅游的推进,可以清楚看到旅游产业正在从1.0版本向2.0版本过渡。不管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游客,主动还是被动,都在用一种新眼光,新要求,新体验,新获得来衡量整个旅游产业发展。因此旅游产业升级改变必须从供给侧进行改革。

  对于改革模式如何开展,信宏业认为,旅游业改革不仅是对体制机制、传统思路的改革,甚至对管理模式和手段都提出挑战。在新理念面前,不仅要革新原有的东西,更重要是要引入新观点与新理念。这也是就是要引入信息化的要求,只有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才能满足日益多样性、个性化的大众需求。

  “旅游+大数据” 描绘游客画像完成精准营销

  对于信息化的发展,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大数据的使用,旅游行业与大数据的融合在近几年不断拓展深化。但是在信宏业看来,大数据的认知既不能单纯觉得技术万能,但又不仅是一个工具。因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的确在很多方面颠覆着传统思路,开阔人的眼界,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促进行业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进行主题演讲(供图 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组委会)

  信宏业以西安旅游业发展为例,阐释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他指出作为以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世界文明古都,西安要借助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影响力在打造国际旅游枢纽的重要节点来形成新的增长点,进而带动周边城市以及国内的整体入境游。从这样的发展角度看,用什么样的内容、吸引物、文化以及整体的资源来应对国际游客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甚至于来应对中国14亿人口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需求如果还用传统的理念是很难达到的,因为面对现在的服务业高标准高需求以及国际化的文化诉求,不介入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对游客的需求做深入的画像,深入的追踪,以此来改进旅游业现有的服务和管理,对于行业发展将会是一种阻力。

  旅游营销 求新出奇也要守住底线

  旅游产业升级引入信息化的同时也为旅游营销打造诸多新手段和新平台。对于旅游营销来说,通过方方面面的渠道,把资源推介给主要客源地以及潜在游客群,是旅游营销最根本的内容。但是信宏业也指出在做旅游营销的时候,求新出奇的同时也要守正,守正就是要掌握一个度。

  一个好的旅游策划、广告策划,对于营销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不管用抖音、快手还是用其他年轻人、网民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营销都是好事情。但是对于像西安这种历史文化名城,所有的营销既要引领文化发展,发挥正能量的引导,又要避免过于媚俗,必须紧紧守住文化底线。

  立足生态融合文旅 触摸行业发展核心动因

  对于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的召开以及永久会址落地。信宏业认为西安浐灞生态区将旅游、生态、文化三方要素相融合,既体现在区域内三者相互融合的和谐关系,又很好诠释了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是旅游灵魂,旅游是文化载体的本质,触摸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因。

  

  西安浐灞生态区一景(供图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

  

  世界文化旅游大会永久会址落地西安浐灞生态区(供图 世界文化旅游大会组委会)

  在未来文化旅游发展道路上与生态的相互融合发展方面,信宏业表示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遇到过生态与文化相抵触的事情。在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现场,多位嘉宾和业内人士把生态和文化、旅游的三位统一与融合再次提出,为旅游产业发展塑造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或许在旅游资源保护发展和可持续之间还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甚至会出现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的矛盾。但是只要立足于文化,立足于生态,立足遗产,确保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