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安塞打造“文化村” 让“陕北民俗”融入文旅产业大格局

2018-10-11 14:02: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延安”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延安各个区县,了解延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刘君慧):近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伴随着羊皮大鼓的激昂节奏,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贫困户周老五正以鼓会友,在自家院子里为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进行着酣畅淋漓的腰鼓表演。

  

  安塞区冯家营村贫困户周老五以鼓会友(摄影 张静攀)

  2018年,安塞区大力实施“文旅兴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精心打造陕北新天地。在保护传统优秀民间文化的同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精心打造了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西营“陕北信天游”大舞台演唱村。

  据了解,仅冯家营村就有腰鼓手400多名。过去村民们外出承接演出,但路途遥远,算下来入不敷出。如今,自文化村投运以来,已经接待了50余万游客,村民们在自家门口表演,还能有稳定的收入,也照顾了老人和孩子,心里有了“定心丸”。 39岁的贫困户周志战在村里有了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除了基本工资2800元,每表演一场腰鼓还有额外的演出费。除了腰鼓演员,冯家营村贫困户经过培训还担任讲解员、保安等职务,如今,村上户均增收两万多元。每天晚上,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队击着鼓点,挥着红绸,在腰鼓舞台上方奔腾而来,带给中外游客震撼的表演和体验。“白天打工、养香菇、做腰鼓,晚上演出增收。”已经成为冯家营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正如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所说,利用该村的鼓文化和人才资源全力打造冯家营腰鼓文化村,为的就是让村民们在家中致富增收。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王永军正在制作腰鼓(摄影 张静攀)

  王永军是安塞区小有名气的腰鼓手工制作人,制作腰鼓已有30年,近几年,靠这份手艺每年可以增收四五万元,沿着改革开放的足迹,安塞人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幸福人生。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陈列馆展示的腰鼓造型(摄影 张静攀)

  以古朴、典雅、陕北黄土文化风味浓郁为基本格局,集观赏、体验、生产、娱乐、居住、餐饮于一体的冯家营未来将展现在游客眼前。在冯家营腰鼓村规划中,千人腰鼓展演区、腰鼓产业区、腰鼓表演体验区、腰鼓风情一条街、民间工艺服饰展览区、公共服务区、实景剧演出区、宠物羊子观赏区、陕北特色民俗和餐饮区的划分将为村上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陈列馆展示的腰鼓(摄影 张静攀)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陈列馆展示的泥塑(摄影 张雅洁)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陈列馆展示的腰鼓(摄影 张静攀)

  

  延安市安塞区冯家营村陈列馆展示的腰鼓(摄影 张静攀)

  在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百余年陈旧的村貌几乎原分不动地保持了上世纪陕北农村的面貌和特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画家、摄影家、影视家来此写生采风。在该项目基础上,安塞区还着力打造陕北剪纸、农民画艺术培训基地、绘画写生基地等文化项目,突出展示剪纸、农民画等原生态黄土民俗,力争打造“黄土文化风貌第一村”。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在安塞,民歌手可谓人才济济,先后走出王二妮、王建宁、刘妍等十多位陕北民歌手。依托该陕北民歌的文化优势,安塞区在西营村打造“信天游大舞台”。游客可以在“信天游大舞台”欣赏原汁原味、古朴的民歌。“听民歌去西营,欣赏剪纸、绘画去魏塔,目睹安塞腰鼓去冯家营”,三个特色文化村的建成,为安塞浓厚的陕北文化提供了展示产地,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插上翅膀。

   

  正在建设中的西营村“信天游大舞台”(供图 安塞区委外宣办)

  安塞区作为黄土风情艺术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以 “文化输出,旅游导入”的模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的40年,记录下安塞区有山有河、有诗有歌的全新变化,记录下安塞区旅游事业从无到有的拔节成长。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说:“让群众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文旅。”未来,安塞区旅游文化事业将鼓舞前行、蓄势待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