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召开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总结表彰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推进会

2018-12-12 17:01:1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李妍):12月11日,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总结表彰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推进会在榆林市委会议中心召开。榆林市委书记、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市筹委会名誉主任戴征社和榆林市委副书记、榆林市政府市长、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市筹委会主任李春临共同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榆林市筹备委员会”揭牌。榆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凯盈,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榆林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郭培才,榆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麻宝玉等出席。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东明主持会议。

  榆林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耀明汇报了榆林市参加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及筹备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工作情况。他表示,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榆林代表团共762名运动员参加全部20个大项的比赛,共取得金牌291.5枚、银牌105枚、铜牌134枚,总分17123分。2022年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是对榆林市综合实力的一次大考,榆林作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东道主,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按照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重点突出“三个强化,三个推进”。目前,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阶段任务和工作流程已经明确。其中,先期成立的工作部门已经按照方案要求,逐步开始进入工作状态;筹委会及其办公室在今天正式挂牌成立;会徽、吉祥物、主题口号征集工作正在酝酿;参赛方面,已经和陕西省体育局及相关中心进行了有效对接,武术、体操等项目年度竞标赛将在榆林举办;参赛项目布点工作初步完成;在大赛设计方面,计划将2022年马拉松项目作为十七运会开赛的第一个项目,拉开赛事序幕。

  李春临指出,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榆林市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办好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不仅是榆林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全方位展示榆林人民昂扬向上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展示魅力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打造陕甘宁蒙晋中心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春临要求,榆林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办好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对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城之情,努力把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省运会办成一届绿色、和谐、活力、开放、特色的体育盛会。主要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要落实落细各级领导责任,按照筹备工作总体方案,迅速成立筹备工作机构,逐项落实,建立指挥有力、运转高效的组织体系;要明确阶段工作任务、重点环节和责任主体,确保各项筹备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要形成工作合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力以赴投入筹备工作。二是要聚焦一流做好场馆建设,加快体育中心、体校迁建、老旧场馆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如期交付使用;要严格按照中省体育场馆工艺标准和竞赛组织要求规划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建成新的地标建筑,留下精彩的城市记忆,也要让赛后普通市民走得进来、用得起来。三是要全力以赴建好配套设施,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市容整治、公共配套、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用最美形象和最优服务迎接八方来宾;要充分挖掘榆林特色,精心策划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活动,营造“全民齐参与、迎接省运会”“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省运作贡献”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要稳扎稳打提高竞技水平,力争取得更好竞赛成绩;要深化体教融合,迅速制定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方案,狠抓训练管理,进一步提高榆林市竞技体育水平。五是要乘势而上发展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以筹办省十七运为契机,积极搭建市场开发运营平台,深入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让体育走进千家万户,让运动锻炼成为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让体育精神为榆林大地注入蓬勃生机和激情活力。

  会议期间,榆林市委、市政府分别为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单位,榆林市优秀体育工作者,榆林市优秀教练员,榆林市优秀运动员给予了表彰奖励;榆林市建规局、榆林市人社局、榆林市教育局、榆林市体育局负责人就备战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情况以及如何做好省运会筹备工作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