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走向世界 在西安形成硬科技创新的最优环境

2018-12-15 17:13:43|来源:西安日报|编辑:李妍|责编:石丽敏

  硬科技小镇的发展,是我市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记者 王旭东 摄)

  航空航天领域的产品引人驻足。(记者 李福民 摄)

  机器人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记者 雷伟东 摄)

  新能源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记者 李福民 摄)

  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可以秒针同步的电波钟表。 (记者 翟小雪 摄)

  北斗导航卫星天线研发中心。 (记者 雷伟东 摄)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记者 张潇 高瑞

  距离西安提出打造“硬科技之都”的愿景已经过去一年多,如今,我市硬科技“八路军”正在不断地向全国乃至世界领先水平迈进。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要对基础研究加大长期稳定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投入,突出硬科技研究,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总理的讲话,在西安硬科技工作者和创业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让硬科技从区域重视上升到国家高度,我们的西安原创概念进入到国家话语体系,这正说明硬科技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也增加了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的信心和决心。

  而大西安刚刚取得的一项荣誉——进入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十位城市,让大家觉得实现目标的底气更足了。这份榜单在12月1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形成最优硬科技创新氛围的基础。2018年已有超过75万人落户西安,表达出他们看好西安这座城市的未来。据西安户籍数据显示,2018年1月1日至12月11日12时,西安市市外迁入共751356人。其中博士以上1219人,硕士研究生25745人,本科229208人,人才引进30655人。

  实施“3329”工程  全面推进产业发展

  自2017年,全国首个“硬科技小镇”在沣西新城西部云谷揭牌成立,硬科技小镇发展迅速。据西咸新区信息产业园公司副总经理温权介绍,目前云谷注册企业750余家,入驻办公200余家,汇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好的硬科技标杆企业,其中生物医药类企业10家,新材料类企业11家,信息技术类24家,智能制造类7家。硬科技小镇的发展,是我市硬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3329”工程(即:打造3个体系,建设3大平台,办好2项活动,发展9大产业),推进硬科技产业发展成效明显。目前,西安硬科技产业“一十百千万”的格局正在形成,“一”是高举硬科技这一面大旗;“十”是打造数十个特色鲜明的硬科技特色小镇;“百”是百万的科技大军,百万的高校学子和西安校友;“千”是西安成立了千亿级的硬科技产业基金,将要形成8个以上千亿级的硬科技新产业;“万”是到2021年将形成1万亿以上的硬科技产业规模。

  在发展硬科技工作中,我市首先夯实战略支撑体系。推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的战略合作。每年发布硬科技产业发展白皮书,构建话语体系。加快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建设和大科学装置建设步伐,强化原始创新。强化工作协同体系,成立硬科技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西安市硬科技创新产业局、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明确了市级领导包抓分工,强化市区联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市政府于2017年11月印发《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西安市硬科技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很快就印发了《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任务分解的通知》,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分解安排,夯实责任。今年以来,大数据产业、机器人产业、科技金融产业等细分产业的规划已经出台,硬科技“八路军”产业发展规划也即将印发。

  为了给硬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市谋划建设三大平台。 从我市科技顾问、金融顾问、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专家中遴选以及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推荐,成立了约300人的硬科技专家智库;成立丝路硬科技创新联盟,在每个产业领域都安排有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与国内外20多个城市联合组建“一带一路”硬科技创新合作(城市)联盟,融通与凝聚区域创新能量,形成城市间硬科技开放共享的新格局。

  在去年成功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基础上,又成功举办了2018全球硬科技创新暨“一带一路”创新合作大会,并新增了硬科技产业博览会,旨在搭建集产业盛会、赛事路演、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于一体的合作平台,逐步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

  在硬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实施“一壮大七强化”硬科技产业培育计划,多措并举发展硬科技千亿级和万亿级产业。

  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计已建成众创载体866个,累计建成众创载体总面积2458.78万平方米。在硬科技“八路军”领域均建有示范小镇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共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4个,在国家备案的众创空间54个。

  强化硬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预研阿秒光源、Z箍缩等一批大科学装置。今年相继出台了西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大幅加大支持力度,2017年新增市级平台90个。国家批复的中国西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强化硬科技企业招商。发布了招商引资“黄金十条”、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精准招商“十个一”实施方案等。三星、美光、中科院西安科学城等项目相继落户,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设立研究院,阿里、科大讯飞、喜马拉雅等成立丝路总部,亚马逊、紫光、京东方、比亚迪、吉利、开沃、宝能等一大批著名企业纷纷落户西安。同时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出台人才安居、个人所得税返还等20余项支持政策。新建13个海外引才联络站。开展“20城、30校、70场”专场招聘活动。新建25个院士工作站。举办“万名学子看西安”“新西安人游西安”等活动。

  强化政府与高校院所联动,已举办10余场百万校友回归活动,签约227个项目,校友招商功能充分挖掘。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各高校新建创新平台共计30多个,其中西安交大获批国家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获批空天地海一体化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扎实推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一批试点单位先行先试,在国家刚刚发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中,西安14个优秀案例入选,入选数量列八个试验区第三名,列三个市级试验区第一名。

  强化军民融合示范区创建。编制了《西安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构建了“两园五基地”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总体格局。积极推进陕西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创新型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军民融合产业标准化试点,2017年以来,推动军口单位制定修订民用标准22项;推动民口单位制定修订军用标准31项。

  而在最新发布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中,提到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要以硬科技为主攻方向,并设立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同时,在打造对外交往中心中,举办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也成为重要平台和抓手。

  打通经济和科技“两张皮” 让科研院所成为中国创新创业主力军

  “未来30年科技创业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将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米磊说:“硬科技是先进的生产力。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追赶超越。”

  在米磊看来,目前,中国科研创新的主体还是在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必须打通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连接,让科研院所和高校把科技力量释放到企业里来。他进一步解释,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断层”,导致大量科研成果浪费在实验室,没有实现产业化转化。科研院所的“红利”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从制度层面,要打破体制机制的束缚,打通壁垒,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桥梁,打通经济和科技“两张皮”。

  谈及西安的“硬科技之都”发展路径,米磊表示:“现在全国都在提硬科技,西安科研院所和高校众多,无论是国家战略布局还是西安的优势资源,都为硬科技发展创造了绝佳机遇。尽管西安提出的硬科技概念在全国得到了追捧和认可,但还应该加大对硬科技创业的支持力度,吸引一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让所有做硬科技的人到了西安就觉得回到了家,产生一批硬科技成果,形成一批硬科技‘标杆企业’。”

  “硬科技加持的西安,应该是古城墙下忙碌的机器人,在文化与科技的交相辉映中看到中国的过去和未来。”作为西安硬科技概念的参与者,陕西宏观经济学会会长、副研究员赵锐告诉记者。西安如何才能扛起“全球硬科技之都”大旗?“必须要尽快抓住硬科技‘八路军’中的两至三个产业,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发展起来。”赵锐说。

  那么,如何发展硬科技产业?赵锐认为,拥有研发力量和科技产品,依旧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打开科技产品的市场成为西安发展硬科技不可或缺的一环。赵锐认为,把西安打造成为硬科技应用示范城市,让硬科技产品渗透到西安的大街小巷、办公楼宇、各行各业。“要全面开放硬科技市场,吸引全国硬科技企业在西安聚集。”赵锐称,西安要引领中国硬科技应用的时尚潮流,在安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使用硬科技产品,让世人在西安既能看到中国厚重的历史,又能看到中国最先进的科技产品,看到中国城市未来的模样。

  研发、生产、应用三位一体,便形成了硬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赵锐将这种良性循环称为“硬科技产业生态圈”。赵锐认为,只有打造“硬科技产业生态圈”,西安才能扛起“全球硬科技之都”的大旗,成为全国科技资源的富集地。

  打造“硬科技产业生态圈” 技术、心理、水平都要硬

  “我理解的硬科技,从学科上是区别于人文、历史、社会、管理一类的理科相关技术,甚至区别于网络电商平台这一类技术。所谓‘硬’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实体、有物体的实物技术,比如芯片、材料、设备、器件等,这是一种有硬度的技术;二是心理要硬,我们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是有发明创造的,这样底气才能硬;三是水平要硬,我们要在国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创新创造性的。”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让国家授时中心主任张首刚倍感激动。

  在他看来,国家授时中心的发展是硬科技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在开展硬科技研究的高尖端技术的研究机构,同时运行着我国最基本的信息——时间的提供和服务。他表示,国家授时中心就是产生我们国家的标准时间并将标准时间广播出去,给日常生活中,包括广播电视、导航、电子器械及其他科学研究提供精准的时间。这几年,围绕国家的需求,结合了西安市硬科技发展理念,我们自主创新、努力进取,过程中也与兄弟单位及国际上的一些单位有了合作,这也是硬邦邦的高技术、高水平。授时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原先传统的传播、光纤、电话、网络等基础上,我们拓宽到了量子等方面,同时要建设补充完善我国过去存在的地域覆盖不够的无线电传播授时器,瞄准了世界前沿,瞄准了国家需求,瞄准了自主创新技术。为了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国防研究,我们必须要利用硬科技理念,争取完成我国相关发展需求。

  说到该中心的远景规划,张首刚表示,建立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只有十项,我们中心就承担了一项。未来,我们承担我国载人航天空间站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应用,同时还支撑着科学研究工作。我们一直承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时间服务”,时间的测量精度,决定了卫星定位和导航的精度。这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这些前沿的技术保障,离不开我们在硬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

  “2017年李克强总理来我们公司参观时曾对我们产品的技术给予肯定,要求我们要掌握自己的高精尖科技,把技术做得更硬。所以硬科技就是秦川机床的命脉,秦川机床的发展和硬科技密不可分。”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董事长龙兴元说。

  下一步,他们将基于“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研发优势,支撑秦川机床申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究院”,使陕西省、西安市成为国家高端装备的重要增长极。龙兴元说,未来秦川机床将从工业软件的角度定义制造业,充分结合西安的硬科技实力,将公司打造成一个新型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进而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最后龙兴元建议:要充分利用“国家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的“孵化器”功能,借用金融渠道,助力机床行业发展,解决研发成果的可持续难题;另外,政府也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陕西,并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水平,继而保留“工业根基”。

  硬科技领域如何跑出独角兽 要扎扎实实把核心技术做好

  “明势资本成立之初就把主力赛道放在硬科技,这正是基于我们对市场未来的判断。” 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今年4月份,在明势资本2018年年会上,公布了团队去年一年的投资成绩:成立不到4年的明势资本投资的企业数量已经过百,在这100多个投资项目中,有超过40个属于硬科技或者高端制造领域,其中估值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达11家,3家企业估值上涨10倍,2家企业估值上涨20倍,1家上涨30倍,2家上涨40倍。

  在黄明明看来,人才和国防产业厚重的积淀,都是西安发展硬科技得天独厚的优势。越着急催生出独角兽,往往欲速则不达。黄明明认为,培育独角兽反而心态要放得足够平,而科技投入、科技研发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科学的投入研发是有客观规律的,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做成一个世界领先。我们发现越是靠谱的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反而会非常严谨地对待自己的成果,不会添油加醋和忽悠。”

  心态不能急,要扎扎实实把核心技术做好,这是黄明明建议科技类或者技术创新的创业者们一定要具备的心态。“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做技术创业和技术创新的核心还是要找到跟产业结合的点、落地的点,比如你做出来的方案不管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还是智能制造,对哪个产业有真正的效率提升,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一定要清楚。”

  黄明明说,如今他们关注的很多优秀的年轻创业者,跟上一代的创业者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再局限把国内市场做好就可以了,而是从创立第一天起就想着面临的是全球市场:“比如大疆80%市场来自欧洲、美国,小牛电动去年进入欧洲,现在已经是欧洲最大的智能两轮电动车企业。所以咱们西安的创业者,一定要多向外走,和外部进行交流,这个视野和格局,可能对一个企业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去年硬科技大会举办以来,我市围绕打造“硬科技之都”,把硬科技作为加快追赶超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跑道,大力实施硬科技+、互联网+、军民融合+、高校+和创业平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明确路线、出台政策,实现了从会议向平台、从概念向行动、从思路向措施的跨越,“硬科技发展西安,硬科技改变世界,硬科技决胜未来”已经成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音,硬科技已成为引领支撑我市创新发展的新IP。

  相关报道

  市政府下发《关于九个硬科技 产业发展规划的批复》

  本报讯(记者 闫珅)12月14日,市政府下发《关于九个硬科技产业发展规划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要求市级部门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批复》原则同意《西安市光电芯片(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航天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西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等九个硬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批复》提出,市科技局、市工信委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谋划,健全协作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按规定程序报批。市级相关部门作为配合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研究制定支持硬科技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规划编制、体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落实单位,要明确目标和责任分工,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关键技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