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娃课堂“吃不饱” 家长假期猛“烧”钱 初三学生寒假补课花了2.2万元

2019-02-21 12:06:41|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王菲|责编:尹航

  “现在不花钱补课,万一明年考不上好一点的高中,有钱都没地方花。从1月29日放寒假到2月19日,先后补了13天数学课,每天2小时,每小时230元,总共花了5980元。考试成绩是娃的‘命根子’,不补咋行?”昨天是开学报到的日子,记者在西安南郊一中学门口采访时,学生家长张女士无奈地说。而初三学生家长柯女士“爆”出的数字更加“惊人”——“我一个假期给上初三的儿子补课花了2.2万元。”

  初三学生寒假补课花2.2万元

  昨天7点多,记者来到西安太白南路一中学门口采访时,4位家长站在4名正在吃早餐的学生旁边,议论着假期给孩子补课的情况。张女士说,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虽然平时不停地在刷题,可效果就是不明显。孩子已经读初二了,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要是一科把总分拉下来,很有可能考不上好一点的高中。与其到时候拿着钱找不到好学校上,还不如趁早给娃多补补课。

  “你给娃补课的费用高不高?”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女士叹了口气说,“买了100个课时,花了2.3万元,平均每小时230元,这仅仅只是数学一门课程。放寒假前,我到处打听口碑和质量较好的补习班,后来在小寨附近一个补习机构报了班,一次性交清了费用。孩子1月29日放寒假后,从1月30日到2月2日连续补了4天课,中间休息了几天,从2月11日开始到2月19日接着又补,每天都是2个小时,一个寒假,整整花了5980元。开学后,培训班每周安排了2次(4小时)补课时间,还得接着再上。不过,娃现在做数学题的准确率和速度确实提高了。”

  站在旁边的一位初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柯女士说,“学校假期不给学生补课,可转眼就要参加中考了,单凭娃在家里自己复习,能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呢?你不给娃补课,其他娃可能没有闲着,再不利用假期突击一下,万一到时候考不好,咱娃多吃亏的,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你一个假期才花了不到6000元给娃补课,你猜我花了多少钱?放寒假后,我儿子每天到高新区一家培训机构补习语文、数学、外语、物理4门课程,整整14天花了2.2万元。数学、物理补习费用较高,但平均下来,每课时(1小时)就需要390多元,一天下来就得1500多元。费用这么高是因为每门课程都是‘一对一’,学习更有针对性一点,效果好一些。”

  怕娃“吃不饱” 家长猛“烧”钱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数学、英语撑起补课大梁,如今的补课门类丰富多样,几乎每门功课都有庞大的补课群体,积少成多,在分割孩子空闲时间的同时,更为家庭经济负担层层加码。该校门口的初一年级学生家长董女士说,女儿去年补语文和数学花了1万元,补英语花了1.8万元。课外学舞蹈一年8000元,滑冰一年1.4万元,国学班一年1.6万元,这些费用都要一次性交清,一年下来,各种补课费用就达6.6万元。

  “谁真心愿意花大价钱出去补课啊?”初二年级学生家长付女士说,现在是水涨船高,单凭课堂上学的知识,孩子肯定“吃不饱”,肯定竞争不过别人家的孩子,你不给娃补课,不参加兴趣培训,肯定落后。当前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上大学,考试成绩都是学生的“命根子”。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比例可观的现状下,家长们都希望为孩子争取“裸考”之外更多的一次机会,大家都在拼竞赛、拼难度,补习费用能不越来越高吗?

  对此,西安南郊一中学张副校长说,学校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家长总认为孩子没有“吃饱”,在外面大量报补习班,学校虽然不提倡,但无法杜绝。目前学校依据教育大纲,依托课本不能很好地拓展学生思维,有个明显的现象很能说明问题,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各区县教育部门提供的试题普遍简单,有的班级50个孩子40多个考100分,这样根本无法检测学生的实力,倒逼一些学校只能进行校考。往往这些学校也会把本校的成绩看得很重要,对于各区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不是很重视,这也就从侧面把学生“赶”到补习班里吃“外食”。

  培训机构“超纲教学”裹挟家长抢跑

  西安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培训学生的“应试”技巧,裹挟家长带着孩子拼命抢跑,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群体焦虑。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还与公立名校联手,实现对优质生“掐尖”,更助长了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

  西安市教育局在2018年对全市各类补习班进行了整治,取缔、整改了大批无照或证照不全的培训机构和补习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涨价的问题,从这个尖锐的问题暴露出来的,就是学生报各类补习班居高不下。

  这位工作人员说,针对野蛮生长的校外培训乱象,教育部曾明确指出,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按照教育部安排,2019年6月底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抽查检查。(记者 赵丽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