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三个经济”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2019-03-11 08:55:35|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大力发展“三个经济”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陕西省代表委员热议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陕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着力构建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近日,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成为我省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铁路为助推“三个经济”提供动力

  发展“三个经济”,离不开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生荣表示,“三个经济”和铁路改革发展高度契合,将为铁路发展提供舞台,铁路也将为助推“三个经济”提供动力。

  刘生荣说,铁路为发展“枢纽经济”提供骨干支撑,西安铁路枢纽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为发展“门户经济”畅通进出渠道,由西安新筑物流基地始发的中欧班列畅通了陕西和20多个国家的物流通道;为发展“流动经济”保障运能运力,通过客货运输形成的人流、物流,把各个经济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

  刘生荣介绍,2019年将是陕西历史上铁路投资力度最大、开工线路最多、发展建设最快的一年,投资规模达2500亿元以上。将开通运营全国最长的煤运专线蒙华铁路,阳安二线也将建成投入使用。其中,蒙华铁路节约了存放、转运等费用,陕煤外运的成本费用将会更低,铁路运输的品质和服务也将大大提高。

  加快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全国人大代表、咸阳市市长卫华表示,要以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带为突破,着力打造陕西省“三个经济”先行区。

  卫华说,打造“三个经济”先行区,首先要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带。与空港新城一张规划实施、联手协同发展,以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为核心,沿西咸北环线布局临空经济产业带,打造引领发展的新引擎。其次,促进产业高端化。下好招商引资“先手棋”,全力服务冠捷电视机、正泰机电搭乘长安号销往欧洲,加快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2个500亿元产业集群,为“三个经济”提供产业支撑。再次,强化交通枢纽优势。尽快启动地铁1号线3期,促进西咸交通一体化,服务保障西银高铁及2条城际铁路建设,启动一批高速连接线项目,开工彬州通用机场项目,不断强化立体交通优势,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还有,提升软环境竞争力。拿出自我革命精神,刀刃向内,以争创“零投诉”营商环境为抓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营商、增活力。

  既要“畅通血脉” 又要“强身健体”

  “三个经济”拓展了陕西的发展视野,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格局,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目前,陕西省开通、加密全货运航线18条,连接多个国际航空枢纽,初步搭建起了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物流网络。

     发展“三个经济”,既要“畅通血脉”,又要“强身健体”。“强身健体”即充分发挥陕西省科教资源优势,加强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建议,要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充分集成好、利用好、涵养好陕西省科技资源,扎实推进“三个融合”,有效发挥科技存量作用,高度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辐射,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使创新成为陕西大力发展“三个经济”、不断追赶超越的有力引擎。

  让大数据产业成为新亮点

    大数据是信息流的结构化形态,被称为智能时代的“石油”。大数据通过聚合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催生新商业模式,开拓新市场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大数据产业已成为陕西省发展流动经济的重要领域。“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造着巨大需求,蕴含着巨大商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总裁王茜认为,数字经济必将是下一轮全球竞争的高地。

  为了让数据更好地“流动”起来,推动数字经济形成规模产业,助力陕西省流动经济发展,王茜建议,要普及数据共享的理念,尤其要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她建议,国家应尽快启动政务数据开发利用的立法工作,全力支持和规范大数据产业发展。同时,应明确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准入条件,建立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市场监管机制,开展政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建设,构建和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张斌峰 刘居星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