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者总是很晚才收工。
新种植的成片树木与沙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叫沙给欺负死……”一场绵延70 年的治沙战役,无数治沙英雄用生命苦守治沙一线。生存,成了治沙人最朴素的初衷。
解放初期,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流沙吞没农田牧场,城镇和村庄被风沙侵袭压埋,沙进人退。1979年后,“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及陕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全面治理荒沙行动相继启动,极大改善了毛乌素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图显示,榆林市林木面积和覆盖率分别由新中国成立初的60万亩和0.9%,提高到现在的2157万亩和33%。陕西成为全国第一个完全“拴牢”流动沙地的省份。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治沙战役中,有一群治沙人默默地用一棵棵小树苗在沙漠里书写自己的绿色传奇。
红松上结出了果实,让张立强激动不已。
牛玉琴与儿子张立强种下一棵樟子松。
樟子松耐旱,强大的根系还能固牢沙土。
张立强:把治沙变为用沙
一个出生在沙漠边缘的人,从小看着母亲植树护林,耳濡目染,张立强日后很自然地走上了“植绿”之路。
以前,没有机械,树苗都是扛的。一天下来,母亲要挖300多个坑,种300多棵树。但辛苦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年轻的张立强开始思考,怎样通过技术让沙漠绿化产生效益?
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治理沙漠的“12字方针”: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尤其是他“把治沙变为用沙”的理念让张立强眼前一亮。为了摸清影响沙生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他走遍全国,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购买了皂角、油牡丹、欧李等不同品种的植物,在自家院子进行栽种试验。
通过试验,张立强发现樟子松耐旱,强大的根系还能固牢沙土,而红松木质好,又能产松子,效益高。将二者嫁接,沙漠就能产生经济价值了。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4月13日,张立强在巡查嫁接试验林时,惊讶地发现一棵红松枝条上长出了黄豆大小的小果实。
“哈,打上蛋蛋咧!”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西北汉子激动得跳了起来。稍许平复,他起飞了无人机,在空中“检阅”这片嫁接的“摇钱树”。
郭成旺一家四代。
定边县继旺果蔬冷藏有限公司育苗基地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辣椒育苗工作。
郭成旺:一家四代的坚守
4月的毛乌素沙漠腹地,晨风中还夹杂着一丝寒意。天刚破晓,98岁的郭成旺带着71岁的儿子郭喜和、49岁的孙子郭建军收拾好“家伙”,准备进入沙地。他们要趁着沙地的气温还没有升高,给新栽种的树苗浇水固根。察觉到有响动,重孙郭涛也从炕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和长辈们一起出发了……
1984年,听说靖边县开始实施荒山荒沙划拨到户,承包治理,有着十多年护林员经验的郭成旺果断承包了离家10多公里外的4.5万亩荒沙地。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1200元和借到的4000元,买下了5万株树苗,和家人一起搬进了沙窝子,开始了30多年与沙漠的艰苦斗争。
郭建军说,陕北的风沙频繁,很多时候,树刚种下,就会被连根拔起,村里人都笑我爷爷“瓜”,他们认为沙漠里没有水,种树根本无法成活。
面对嘲讽,郭成旺并没有放弃。在沙地中反复栽植,他逐渐摸索到了一些经验,树苗的成活率越来越高。经过一家四代人的不断努力,昔日的4.5万亩漫漫黄沙,现在已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郭涛说:“我老爷爷、爷爷、爸爸身上都有股不服输的倔劲,我们一家几代人就是凭着这股子倔劲,锁牢了这片移动的沙丘。”
石光银查看马铃薯育苗情况。
治沙者在沙地种下一棵棵樟子松。
石光银: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30多年前的“三战狼窝沙”拴牢了流动的沙地,让石光银声名鹊起。这位昔日被人调侃的“石灰锤”,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沙漠男神”。他黝黑的脸上被风沙刻满了皱纹,眼神中却流露出与贫穷抗争的坚毅。在定边县,但凡是旧相识,遇到他,都会尊称一句:“石老英雄。”
而这位被多个“第一”荣誉加持的治沙英雄,并没有忘记他治沙的初心:就是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石光银在沙窝里长大,从记事起就饱尝风沙之苦。从20岁担任生产队长开始,他便带领群众投身治沙事业。
1984年,石光银成为榆林市个人承包治沙造林第一人。在家人坚决反对下,他毅然卖掉了家里的羊和骡子,带领群众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治沙攻坚战。
为了使治沙能长久坚持下去,石光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公司依托“治理荒沙,开发利用荒沙”的总体发展战略,走“公司+农户+基地”的新路子,把治沙与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他带领乡亲们全面发展马铃薯育苗、风沙区大棚蔬菜和养殖业等,这让不少群众尝到了甜头,收获了经济效益。
石光银说:“我这辈子治沙吃了很多苦,但是树活了,群众过上好日子了,这让我觉得,我吃的苦都是值得的。”(记者 张辰)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