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陕西·咸阳高新区】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建荣:深耕细作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06-28 15:01: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建荣接受采访现场  摄影  张红雨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段晓蕊):6月26日,“壮丽70年·见证新陕西”——“一带一路”主流媒体聚焦咸阳高新区大型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在咸阳高新区举办,开启了来自阿根廷、巴西、智利、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家的近40名主流媒体记者的咸阳高新区采访之旅。见面会后,外媒采访团就咸阳高新区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园区发展为陕西乃至全国贡献了哪些力量等方面,对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毛建荣进行了专访。

  

  厄瓜多尔电视台记者科拉利亚·佩雷斯在现场采访  摄影  张红雨

  

  厄瓜多尔电视台记者科拉利亚·佩雷斯:请您介绍一下咸阳高新区的建设愿景?

 毛建荣:咸阳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的职能就是创新与聚集高新科技产业,围绕这一职能,咸阳高新区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打造创新园区。

  近年来,在创新园区建设方面,咸阳高新区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首先是多措并举加速产业聚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其次,开展双创活动,即创新创业活动,汇集更多的年轻人在咸阳高新区创新、创业,更好地发挥咸阳高新区众创空间的作用;再次,咸阳高新区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使国内外更多的人才、资本在咸阳高新区聚集;咸阳高新区还建设了科技资源交易平台,帮助更多科技创新项目孵化、转化。打造高新区,就是要通过高新区这个平台,使各种创新的要素聚集、创新服务聚集,最终将其打造成引领高科技发展的引擎。

           

  智利雷卡巴伦电台台长阿莱克斯·阿拉亚采访提问  摄影  张红雨

  智利雷卡巴伦电台台长阿莱克斯·阿拉亚:将咸阳高新区打造成科技发展之城,肯定需要投资资金的积累。请问,咸阳高新区是如何解决投资资金积累问题的?科技之城建设后,对陕西、中国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毛建荣:建设科技之城,涉及两个重要因素,即资金和土地。

  在解决资金问题上,咸阳高新区主要有三种渠道。第一渠道便是税收,即利用部分财政收入给科技创新以支持;其次,是依靠企业资金的投入;第三个渠道,便是组建相应的科技转化基金,借此来促进投资、孵化科技项目,促进创新科技园区的建设。

  中国的高新区,都有一块政府给划定的区域,我们对这块区域享有规划权和建设权,所以我们在这个区域可以按照我们自己对科技新城的规划理念,来实现科技新城实体的建设。

  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并将这两个要素集合,再将人才聚集起来,那么科技新城整个的核心架构就起来了。

  中国有160多个国家级高新区,每一个高新区的产业特色和产业定位都不一样。对于咸阳高新区来说,我们的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医药和新兴合成材料三大产业。如今,这里有“丝绸之路第一板”——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有聚集企业最多的中成药生产园区——医药园区;有制定国家标准的密封件生产企业。咸阳高新区始终坚持将产业持续深耕细作,未来5年,将努力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一千亿元人民币,医药产业年产值五百亿元人民币,新兴合成材料年产值三百亿元人民币的目标,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贡献力量。

          

  《阿富汗时报》副主编赛迪奇·胡塞尼现场采访提问  摄影  张红雨

  《阿富汗时报》副主编赛迪奇·胡塞尼:咸阳高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辖区产业国际化?取得了哪些成绩?

  毛建荣:咸阳高新区一直在推进改革开放,我们的原则是,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我们积极地推动区域内的企业对外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目前,冠捷电视已经沿着”一带一路“走入欧洲、中亚,新型合成材料方面也与中亚的很多国家进行了合作,医药产业也正逐步的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接纳。

  我们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青年人的“双创”活动,并推出了一些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青年来咸阳高新区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

  

  孟加拉国《太阳日报》记者伊纳姆·哈桑在现场进行采访  摄影  张红雨

  孟加拉国《太阳日报》记者伊纳姆·哈桑:在吸引外资入驻方面,咸阳高新区都有哪些政策?

  毛建荣:咸阳高新区在科技新城建设中,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与创新创业并举。改革开放,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走进来”,首先,我们在营商环境方面与国际考核接轨,严格按照市场的十项考核指标,对标管理营商环境,做到公平地对待国内国外的每个企业,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如果有电子信息、医药和新兴合成材料的外企想要入驻咸阳高新区,我们会在土地、税收等各方面,让他们享有国家规定的有效政策支持。

  

  采访现场  摄影  张红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