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名州换新颜 上郡古邑谱新篇 ——来自绥德县脱贫一线的故事

2019-07-04 15:48:48|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绥德县城风貌。记者 雷魏添摄

  一曲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和一首朗朗上口的陕北民谚“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让绥德享誉天下。

  绥德有“天下名州”之称,古称上郡古邑。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绥德把产业扶贫作为保证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的坚实支撑,大力发展以山地苹果、养殖、文化旅游等为主的本地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持续增强对贫困户的带动能力,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到实处,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了一条新路。

  如今,走进绥德这片热土,处处飘荡着欢声笑语。田间地头上农民们丰收的喜悦,社区工厂里劳动者挥汗如雨的身影,产业园内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这一幕幕都昭示着绥德人民正走在奔小康的大道上。

  借了260只仔鸡,改变了一家人生活

  张少尉是绥德县崔家湾镇张山村的一名贫困群众。2017年,镇上的绿源生态产业园区提出借给他260只仔鸡,没想到这一借,从此改变了他们一家的生活。

  “从2016年起,绿源生态产业园区就对我们村进行结对帮扶。但是,一直以来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想要依靠村民发展产业,不现实。”张少尉说,“后来,绿源生态产业园区负责人找到我,说要借给我仔鸡让我养,生下的蛋他们再以保护价回收,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接受了。没想到一个月下来,我就挣了4000多元,实现了稳定增收,致富有了希望。”

  “借鸡还蛋”是绿源生态产业园区在崔家湾镇实施帮扶的重要内容。绿源生态产业园区将蛋鸡、肉鸡借给贫困户养殖,并签订养殖收购协议,鸡蛋、土公鸡由园区以保护价回收,养殖期满后,贫困户再退还园区垫付的本金。同时,园区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并统一给养殖户购买保险,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除了“借鸡还蛋”外,按照“政府补贴+贫困户认领+公司管理+利益共享”的原则,绿源生态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了包括“借布还物”“借崽还猪(肉)”“借苗还果”“借树还果”“借地还林”在内的“六借六还”帮扶模式,带动数百户贫困户致富,助推了产业发展。

  据绿源生态产业园区负责人刘治国介绍,“六借六还”就是围绕六个产业进行帮扶。除此之外,他们还创建了“两优先”和“一机制”的帮扶模式。“两优先”就是优先安排贫困户进公司务工,优先安排贫困户接待来园区写生艺术家、美术学院学生的吃、住及提供其他服务,由公司确定指导价格,贫困户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一机制”就是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将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盘活土地等资源入股企业“分现金”,实现“一地生四金”。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既调动了崔家湾镇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又确保了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地位,实现了对贫困户由扶贫“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增强了长效帮扶和扶智、扶志及扶技的帮扶效果,彻底转变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养了138只羊,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6月的绥德县石家湾镇胡家墕村依旧如往常一般宁静。6月22日一大早,51岁的胡国良便忙着配合县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给自家的羊子打疫苗,脸上不时露出灿烂的笑容。如今的胡国良养了138只羊,这在以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以前是人穷志短,没想过养羊,只想出去打工。现在有了经验,致富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胡国良说,“这些羊也不全是我的,准确地说是我们组的。我们组一共5户,我虽然年龄长一些,身体倒还好,所以养羊的事就落在了我身上。”

  胡家墕村是石家湾镇的4个贫困村之一,由于地处镇域范围内最偏远的山区,许多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村民思想保守、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致富渠道少成为制约胡家墕村发展的主要瓶颈。全村194户535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92户214人。

  为解决村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17年,石家湾镇决定在胡家墕村试行推广“五户联养”的办法:以五户贫困户为一组,补助10万元,帮助贫困户修建羊舍、牛舍、猪圈,购买牲畜和养殖设备,形成“联养”机制,集体合作,抱团取暖,实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胡国良说:“与我同组的另外4户人家,一家因病缺乏劳动能力,还有一家有70多岁的老人,另外两家常年在外打工,这样,养羊的活自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我出力,另外几家有的出钱,有的出饲草,各自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目的都是把羊养好。”如今,两年时间过去,胡家墕村的养殖业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像胡国良这样的贫困户每户年收入已经超过2万元。

  “这种‘五户联养’模式,贫困户之间可以互帮互助,以强带弱,既发展了产业,又增进了感情,促进了和谐,最终共同脱贫,同步奔小康。”胡家墕村村主任高峰说。

  胡家墕村的成功实践也让“五户联养”模式开始在石家湾镇普遍推广。截至目前,石家湾镇共发展“五户联养”19组95户,落实发展资金190万元,让贫困户切实受益,稳步增收。

  县区名片

  ▶基本县情

  绥德县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辖15镇339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1元。

  ▶生态环境

  绥德全县自然植被面积83.123万亩,占绥德县总土地面积的30%。林业用地面积10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15.4%。境内栖息着狼、猫头鹰等珍稀保护动物。绥德境内河流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人文历史

  绥德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之美誉。1924年,李子洲在绥德师范建立陕北地区最早的党团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绥德战斗生活。绥德还是公认的陕北民间艺术荟萃之地和陕北文化的中心腹地,各级各类非遗名录达8大类47项。

  ▶主导产业

  绥德县农业产业呈“一主多副”布局,其中山地苹果种植面积达21万亩,羊子、生猪、蛋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7.1万只、11.3万头、100.3万只,累计发展现代农业园区7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38个,家庭农场196个。工业方面,围绕“一大五小园区”建设,顺利推进镁合金板带材等6个项目建设。

  ▶脱贫人口

  绥德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996户68694人,脱贫退出24848户65132人,目前在册贫困人口2148户3562人,完成了105个贫困村脱贫和全县整体摘帽任务,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19%。(记者 雷魏添)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