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亮70年】西安新城文化馆:一个基层群众文化“阵地”的70年变迁

2019-07-20 16:40: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柳洪华|责编:葛宁远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里,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发生着深刻变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从提升国民识字率到提倡素质教育,从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到倡导文化自信,文化与人的关系一直在演变。

  在“文化走进群众”的进程中,文化馆体系在中国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18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来到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采访了该馆的老馆长、新中国“同龄人”谢重九,听他讲述基层文化馆背后的故事。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老馆长、新中国同龄人谢重九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 摄影 柳洪华

  新中国成立之初 文化馆让老百姓“启蒙”

  新城区文化馆的前身是革命公园文化馆,由1949年建立的原西安市第一人民文化馆和1951年建立的原西安市第四人民文化馆于1953年合并组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而文化知识的普及是百业兴旺的根本。文化馆作为那个年代重要的“文化输出型单位”,承担着拉近百姓与知识之间距离的时代任务。

  “20世纪50年代是新城文化馆的初期,那个时候文化馆条件艰苦,设备不足,我听前辈们说当时有4台幻灯机,用于扫盲教育、时事政策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除此之外,还会办黑板报,提供报刊杂志的借阅。”谢重九回忆道。幻灯机7台、幻灯片105套、收音机3台、图书19023册、报刊杂志59种,1960年的新城区文化馆用这些“家当”让老百姓“启蒙”。

  而包括新城区文化馆在内的所有文化馆的联合,在为当时的整个社会“启蒙”。

  

1978年新城区文化馆排演话剧《于无声处》时的老照片 摄影 柳洪华

  1973年,24岁的谢重九被分配到新城区文化馆工作。此后,他见证了一个基层文化馆如何为普通群众服务的辉煌岁月。

  用谢重九的话来说,不同的时代,文化馆有不同的任务。20世纪70年代,恢复建制后的新城区文化馆不再以扫盲为主,也告别了黑板报。新城广场东南角成了它的新址,原有的新城礼堂成为了它的中心和阵地,这个能容纳800人的礼堂为新城区文化馆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基础。

  “这个时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文化馆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都会举办游园文艺演出,还有各种各样的游艺活动,比如钓鱼、猜谜、‘大头娃娃’等活动,调集新城区的厂矿企业、学校、街道的演出队伍参与其中。”讲起记忆中的往事,谢重九难掩激动。

  辅导厂矿企业、学校、街道文化站的文化活动,开办戏剧、文艺等的调研,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各类展览……这些内容成为新城区文化馆的主业。

  

新城区自强路文化站京剧班的老照片 摄影 柳洪华

  改革开放 在经济大潮中坚守文化导向

  历史的车轮轰隆向前,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成为社会主基调。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众多新鲜事物随之而来,社会公共文化的导向成为新的命题。

  “改革开放之后,民营经济不断涌现,社会上也出现了如卡拉OK等新事物,群众选择的多样性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公共文化的复杂性。文化馆应该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因此文化馆要有‘阵地意识’,要起到导向作用。”谢重九到现在仍旧认为,文化馆要引导群众文化向优秀文化的方向走。

  那又该如何引导?1978年,新城区文化馆举办了陕西著名画家康师尧、余钟志、任国钧、方济众等人的画展,展出作品300余幅,在西安市引起强烈反响和带动作用,让老百姓看到了走进百姓生活的优秀文化。此外,彼时的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望空前强烈,新城区文化馆预见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高潮即将到来,也看到了一代人的真实需求,顺势举办了英语、日语等6个学习班。

  “我们当时大概是开了在西安举办学习班的先河,英语、日语学习班共培训了470余人。我们还有声乐、作曲、曲艺、话剧学习班,甚至吸引了外省的人来学习。这说明文化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群众不断变化和增长的文化需求。”谢重九说道。

  之后,人们除了学习,还希望有展示机会。1983年,在新城区文化馆筹划下,青年业余书法比赛应运而生,共收到了陕西及其他省市1420件作品;1984年,新城区文化馆首开“文化夜市”,为交谊舞会、艺术摄影、报刊阅览、书法表演等游艺活动提供平台。一系列敢为人先的举措,让新城区文化馆迎来辉煌时刻。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易婧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赵浚喆

  新时代 文化馆应有新作为

  走过70年历史的新城区文化馆,和所有基层文化馆一样,辉煌之后多了些落寞,似乎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被拉大了。

  “现在文化馆的生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现在社会上有各类的培训机构,这对文化馆的公益性培训产生很大冲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化馆要将目光聚焦到最普通工薪阶层老百姓身上,他们经济上不充裕,但也有着强烈的求学求知欲,文化馆就应该是这些人的学习平台,为他们服务。”谢重九继续说,“文化馆还要抓群众性文化,通过调研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要利用国家政策,建好基层文化阵地,让文化馆再次走进群众中间。”

  新时代文化馆的生存需要新一代文化馆人的思考,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一直是文化馆的使命。

  

2019年新城区文化馆暑期少儿声乐公益培训班 摄影 赵浚喆

  “2010年我们开始筹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培训,一直延续至今;今年依托西安永兴坊的超高人气、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我们与永兴坊共同推出‘24节气主题文化活动’‘非遗大讲堂’,扩大文化馆的受众。我们必须改变简单填补群众闲暇时间的思维定势,让大家都能参与到文化馆举办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当中。”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易婧介绍说。

  文化馆的前行之路还在继续,社会公共文化的发展之路也在继续。70年翻开新篇章,文化馆应有新作为。新作为或是谢重九口中的调研后了解群众真需求,或是易婧提到的“数字文化馆”,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当是文化馆的底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