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历史文化展” 亮相秦陵博物院

2019-08-01 09:20:57|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吴宇婷|责编:赵滢溪

  李举纲讲述“着衣式陶俑”

  程旭讲述唐墓壁画《客使图》的背后故事

  自西周至战国时期,燕立国800余年,其间几迁都城,统治疆域不断发生变化,燕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为促进地域文化交流,展示我国优秀灿烂的古代文明,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主办的“幽燕长歌——燕国历史文化展”于7月31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厅隆重开幕,展期3个月。

  本次展览参展的120件(组)展品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天津博物馆、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和易县燕下都文物保管所。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一件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西周伯矩鬲。伯矩鬲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 盖内及颈内壁,分别铸有相同的15个字“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意思就是:某年某月戊辰这一天,燕侯赏赐了伯矩许多海贝(海贝就是当时的钱),为了纪念这一荣耀而铸造了伯矩鬲。

  伯矩鬲出土于1975年,出土地点在北京房山琉璃河。“伯矩鬲的主人——伯矩是燕国的‘行人之官’,负责迎接周王使者等外交礼仪活动,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其家族地位显赫,已经被公认为是西周早期宗周王室和燕国上层的重要角色。”据专家介绍,经过多年的发掘与研究,考古学界终于认定出土伯矩鬲的房山琉璃河遗址就是武王灭商之后,封召公奭于北燕的燕国所在地,这也是北京建城之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展览主要从建邦与都城、礼制与生活、手工业经济、文化融合四个方面展现燕国历史文化的面貌和成就,展出的独具特色的出土文物不仅代表了燕国所取得的物质文化成就,也凸显了燕国及燕文化在北方民族融合和秦统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对燕文化的丰富遗存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让观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领略、欣赏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大秦文明的同时还能够了解、探究极富特色的燕文化,通过秦、燕文化的比较,对东周时期我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历史面貌有所认知,使观众真切感受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记者 赵争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