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陇县聚力“摘帽后”:描写“乡村里的精致”

2019-08-14 14:27:09|来源:陕西网|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村民在社区内的健身广场休闲

  “好球!”“盖他!”“盯紧了!”

  晚上十点,陇县城关镇棱底下村的灯光球场依旧十分热闹,篮球击打地面的砰砰声混着喝彩声,还有不远处节奏欢快的广场舞音乐,奏出一曲欢快的夏日协奏曲。

  虽然拥有比肩于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但曾经因为一直缺乏配套的现代化管理,棱底下村的村容村貌并不好。

  棱底下村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244户5100多人集中居住在2600平方米居住区,人多,生活垃圾就多。

  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林说,全县的七站八所都在这,生活垃圾多。正月里,一车一吨的垃圾车拉了40多车,还要去邻村借车。一年光清运垃圾就要花3万块。

  但自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县里将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下放到合作社,他们也享受到了星级物业服务,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2018年,陇县实施了以政府主导、村委会委托、合作社运营、量化绩效考核为主的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把农村当作城市居民小区一样来管理,让群众生活得更美。

  “窍窍眼眼”都干净

  早上八点,保洁岗的唐小平上班了,他的片区就是晚上热闹的灯光球场和广场,大概一平方公里。扫完地,唐小平又提着火钳子转了一圈,都拾掇好了才往县城去打零工,等到下午回来,他还要再打扫一次才能下班。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唐小平只能在附近找点事干,利用打零工的闲暇时间干保洁岗,一年能给他增加3600元的收入。农村物业新模式推广以后,干得好还有奖金,唐小平已经拿到了600元的奖励。

  物业的“1+9”现代化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就是以村为单位,将通村公路、小型水利设施、公厕、公共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幸福院、卫生室等7大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权属下放到村,再由村里委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管。

  棱底下村“1+9”岗位一共17个,通过前期宣传、报名、应聘,优先考虑贫困户,给他们增加收入,除了财政每人300元的基础收入,又拿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累公积金的10%作为奖励金,每次奖励50到100元。

  “原来他们这些人是拿财政给的一个月300元,干好干赖都一样,现在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根据工作表现予以经济上的奖励处罚。”村委会主任李文科说。

  2019年5月12日,陇县突遇狂风,街面一片狼藉,“窍窍眼眼都被塞住了。”保洁工剑红侠干到晚上十一点才清理干净,第二天村上开会表扬,还给奖了钱。

  “上岗、出勤都会进行突击检查,现在个人干活主动性都有提高。”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林说。2018年四季度,棱底下村共发工资12200元,有三人获得奖励。

  按照“多员合一、一员多用”原则,把广泛分散在农村各地的579个可兼职公益性岗位、760个村务管理岗位和基础设施管理岗位进行了有效整合,实行一人多岗、多劳多酬,减少了人员,提高了岗位含金量。

  竞聘进入“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都需要签订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工资待遇。“都写明了,你能行,你就干。这样奖罚都有依据。”村委会主任李文科说。

  上岗人员也并非一劳永逸,协议一年一签,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日常考核,由各村管理站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10%的比例,业绩较差的管护员将被淘汰,重新选聘优秀人员填补空缺。

  陇县东关村自办简报《小康路上话东关》  冯雪峰  |摄

  事和人“双委托”

  2017年,棱底下村用了2000多万进行公共基础设施改造,但设施修得好,管理没跟上。

  随着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站成立,签订委托书,将“事”和“人”管理权限“双委托”,采取公司运营、市场运作。

  棱底下村的主导产业是大蒜,管理站成立以前,灌溉浇地成本很高,因为没有人清理管道里的杂物,1亩地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浇完,得70块钱。

  现在,管理站派专人每年清洗沟渠三到五次,20分钟就能浇好一亩地,成本也下降到了30元。

  在东风镇下凉泉村,各项工作与互联网衔接得十分紧密,2018年依托抖音38分钟卖出了5000多件红薯,是陇县的小“网红”。

  2019年,村里要建起村智慧平台,依托公共设施管理站,桥接广电网络,每周一三五通过平台播放不同内容。“有文化节目,也有主题教育,外出的人也可以通过平台和家里联络,保证不失联。”村党支部书记葛建军说。

  各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权属下放到镇村,发挥政府、群众、市场三方作用,各有侧重、齐抓共管。

  目前,全县1145公里通村公路、768处小型水利设施、319个农村公厕、360个村公共文化设施、486处体育健身设施、79个农村幸福院、165个村卫生室7大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都纳入了集中管护。

  为解决基础设施管护资金难题,县上按照“中省争取一点、部门整合一点、县财政补助一点、镇村筹措一点”的原则,建立了以财政为主、分级负担的资金保障机制,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资金纳入年度县财政预算,鼓励各镇、各部门积极争取补助资金。

  随着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各村可以通过村集体经济收益、争取企业或个人捐助、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这样既有效保障了资金投入,又不向群众收取“物业费”。

  村干部得“解放”

  “原来村容村貌整治,村上费的劲很大,花的钱也不少,但还是不干净,效果发挥得不好。”棱底下村党支部书记赵玉林说。

  村委会主任李文科感慨更多,“以前,我们出去招商引资拉项目,一会水渠堵了,卫生不达标了,不停打电话。两边都是正事,但往往两边都耽误了。”

  随着“物业公司”步入正轨,镇、村干部从这些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上。

  “适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进行的事情,就要交给市场。县上把‘物业公司’交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让村委会也要回归本来的事务,抓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其用意也正在于此。”县扶贫办主任赵建政说。

  现代化的物业管理,也带来了生活方式与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随着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对村庄更加关心、更加爱护。

  在下凉泉村,公共基础设施有人管,村风民风也越来越好。

  “以前法不责众,现在有损坏东西的,直接由专人登记处罚,不交钱就挂账。到村委会来盖章子、开证明,先把罚款交了。”村支书葛建军说。

  村委会广场前的公厕,再不是原来脏乱差的样子,有人管护,大伙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跟城里的“五星级”公厕没两样。

  现在,全县104个村庄将弘扬文明新风列入了村规民约,村民们互敬互爱蔚然成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