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 接续奋斗 茶乡迈步脱贫路 ——安康市紫阳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工作纪实

2019-09-24 10:51:28|来源:陕西日报|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紫阳县城全景 张庆摄

谢克成正在整理蜂箱 记者 王婕妤摄

紫阳茶山 陈杰摄

  悠悠汉江水,亘古不息;巍巍秦巴山,绵延千里。这里,是茶香与民歌交融的紫阳。

  “青松翠柏映秀屏,汉水之上挂山城”是对紫阳最真实的写照。山上民居错落有致、别有情趣,江水穿城而过,给小城增添了灵气;清晨江边晨练的百姓,饶有兴致地唱起当地民歌,歌声清脆悠扬,勾勒出一幅和谐景象。

  绿水青山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秀美景色,却也因为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3.3万。紫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省自然条件最恶劣、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紫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三个落实”,强化统筹统揽,系统推进“五大工程”,聚力苦干实干,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脱贫7.18万人、退出贫困村17个,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46%。在中央和陕西省委、安康市委历次考核评估、督查巡查、民主监督中,紫阳始终走在全省、全市前列,工作成效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2017年荣获省、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双优秀”,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综合评价较好的县。

  “我们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集中力量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基础设施、技能脱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硬仗。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全面总攻、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坚决把脱贫攻坚的最后山头攻下来。”紫阳县委书记赵立根坚定地说。

  统领统揽 凝聚攻坚合力

  紫阳的贫困面之大,基础之差,是摆在全县干部群众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离不开一套全面有效的机制。

  2014年以来,该县持续发力向贫困发起猛攻。全县133名第一书记,176支驻村工作队,3708名帮扶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亲近民意,舍小家顾大局,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5年来,紫阳县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建立脱贫攻坚4个片区作战机制,成立“八办三组五保障”工作机构,实行指挥部管总、片区主战、工作团主责、工作队主抓四级攻坚体系。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脱贫攻坚“三个一”工作机制,有效整合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镇包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四支队伍”。

  为选好农村“当家人”,紫阳县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苗工程”,建立村级班子常态化研判机制,注重把政治强、发展强的“双强型”优秀后备人才选拔进村两委班子。结合村级组织换届,紫阳县将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现任村干部、后备干部、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官、退居二线干部、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党员选进村党支部。

  今年,紫阳全县上下最大目标就是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116个贫困村出列,最后5.7万贫困人口脱贫。“我们务必把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作为全县头等大事、最大政治任务、全局头号工程,尽锐出战、全线出击,对照标准狠抓落实,严把时间高效推进,聚焦问题扎实整改,切实补齐短板弱项,聚力攻克深度贫困。”紫阳县县长陈莲说。

  8月28日,紫阳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宣铭告诉记者:“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户脱贫5项指标有3项已达标,村出列7项指标有5项已达标,县摘帽7项指标有4项已达标,其余指标正以‘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速推进,有望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

  壮大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夏至前,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就赶紧带领全村茶农按照统一标准修剪茶树,锄草。谢立安说,大连村共有2960亩茶园,为了给茶农提供更好的服务,去年8月,村上注册成立了紫阳县富农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通过专业管护队伍,对农民进行精细化种植茶叶指导,提供专业管护,统一修剪、施肥,确保栽种的茶叶有更好的品质,收获更高的价值。同时延长茶业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包装、销售,帮助农民增收。”谢立安说。贫困户张先碧经营了3亩茶园,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收入从去年的7000多元提高到今年的2万余元。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村民张仁贵。今年40岁的张仁贵家原本有4亩地,2006年流转了村上3亩地后,7亩地都栽种上了茶树。当时还年轻的他不甘于一辈子住在大山,平时便把茶园交给家人管理,每年到了采茶季再回家收茶。因为疏于管理,刚开始7亩茶园每年只能采茶150多公斤。

  随着紫阳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张仁贵看到了自家茶叶的发展前景。2015年,他辞掉工作,回到家里专心种茶树,成为一名职业茶农。“回来后,村上组织我们去蒿坪镇种茶大户那里观摩、学习种茶技术,还邀请夏建民教授专门来村里给我们指导。”张仁贵说,“现在7亩地的茶叶产量已经可以达到800多公斤,是原来的5倍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张仁贵的茶园收入从去年的6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0万元。

  产业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2017年以来,紫阳县通过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兴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有效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该县重点围绕茶叶、魔芋粮蔬、特色经济林、畜禽养殖、中药材和食用菌及养蜂等小众产业,坚持市场导向,组织贫困村制定年度特色产业发展方案,基本形成“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主体、一户一技一项目”产业发展模式。同时依托绿水青山,加快发展循环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增长新引擎,紫阳县单一、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改变,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全县目前累计发展茶叶23万亩,新发展魔芋5.8万亩、特色经济林2.4万亩、畜禽养殖220余万头(只),实现了中长效产业全覆盖,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如今,在紫阳有许多像张仁贵一样的职业农民,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走出贫困。

  强化培训 拓宽就业渠道

  “找准位置,力道适中,应该这样按……”8月28日,走进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三楼修脚技能培训教室内学生们正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这是紫阳县人社局为全县群众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

  从这里走出的学员钟定海,家住紫阳县双桥镇钟良村。钟定海以前一直和丈夫在西安打零工,因为缺少技术,没有稳定的工作,一个月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虽然在外打工多年,却始终没有积蓄,一家三口只能勉强糊口。2017年3月,在村干部的推荐下,钟定海参加了第128期修脚技能培训班后,被安排在郑远元修脚店上海东宝兴路店,一个月4500元收入,还包吃住。

  记者通过远程连线联系到了钟定海。如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一名店长,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丈夫在她的带动下,通过免费技能培训,也成为一名修脚师,每月收入6000多元。“去年,为了方便小孩读书,我们搬到镇上了。今年回家,我们又把原来的土房翻修了一下,家里的老房子也看着舒适多了。”钟定海说。

  在紫阳,每年有8万群众外出务工,以前他们大多从事下井挖矿等高危行业,收入不稳定,危险系数高。

  为切实解决紫阳贫困面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紫阳县委、县政府通过对接市场需求,精准培训施策,坚持以增强自我脱贫能力为突破口,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创造性开展了以修脚足疗、家政月嫂、特色烹饪、电子商务、职业茶农为主的五大培训工程,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走出一条“党政主导+龙头带动+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技能精准脱贫的路子,紫阳技能扶贫经验先后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除了为外出务工群众培训技能外,县上还为在家的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让他们走出去有活可干、有钱可挣。

  在紫阳迪鑫玩具有限责任公司毛坝镇温家坪村分厂,正在工作的村民马忠秀就住在500米外的移民搬迁安置点,小孙女坐在她身旁玩耍。马忠秀说:“我是个农村妇女,以前在家务农,从来没有工作过。在这里打工,50多年来第一次自己赚到了钱,内心感到骄傲自豪。而且这里离家近,工作的同时还能顾家,何乐而不为。”

  紫阳迪鑫玩具有限责任公司是毛坝镇从扬州引进的玩具工厂,公司搬迁后,把加工、制作环节放到紫阳。“紫阳山大沟深,最大的弊端就是交通不太方便。我们把分厂建在村上、建在农户家里,虽然成本会相对较高,但却能帮助农民就业。”公司负责人李家林说。

  近年来,紫阳不断引进外来企业,为像紫阳迪鑫玩具有限责任公司一样的企业、社区工厂提供了便利及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带动群众就业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全县建成社区工厂46家,解决就业1878人,其中贫困户816人,月平均工资达2000元以上。利用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4495人,累计对3.3万人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完成劳务输出8.2万人次,全县农民工年均总收入达到20亿元。

  扶贫扶志 激发内生动力

  8月29日,记者来到紫阳县蒿坪镇东关村村民谢克成家。谢克成27岁时因为一场矿难永远地失去了右腿,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他依靠双拐,顽强地生活着。

  出事后,谢克成跟着亲戚去广州打过零工、去山西修过汽车。“刚出事的时候,心灰意冷,对人生感到绝望。周围的亲戚朋友们给我力量,鼓励我要积极向上。”谢克成说。1997年,他回到老家开始种地、养猪,每年2万元收入,刚够维持生活。劳动使谢克成渐渐对生活有了信心。

  2017年谢克成萌生扩大自己“产业”的想法。2018年9月,镇上为他提供了学习机会,推荐他去高桥镇兰草蜂业公司学习养蜂技术。学习结束后,谢克成就在兰草蜂业购买了中华蜂20箱。不到一年时间,他养殖的中华蜂就发展到51箱,收入2万多元。如今,谢克成的“产业”遍地开花,一年下来纯收入达到5万余元。看着钱包越来越鼓,谢克成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明年我打算养一些种蜂,学好技术,再带领村上的贫困户一起发展,依靠自己的力量致富,不等不靠。”谢克成对未来充满希望。

  因为劳动,谢克成不但致了富,而且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人一旦有了脱贫志,便有了精气神。

  紫阳县结合每月党群例会,紧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道德评议,将评议结果在辖区公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在“我看、我听、我评、我议”的过程中,做到见贤思齐。累计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孝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等先进典型4200余人。通过表彰先进,在全县营造了“自强不息、不甘落后”和“我脱贫我光荣”的良好氛围,影响和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和“不劳而获”的懒汉心理,最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在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茶乡紫阳正大步向全面脱贫的目标迈进。(记者 王婕妤 通讯员 余兴福 唐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