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借力文化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2019-09-29 17:28:38|来源:新华网|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航拍视角下的云雾山鬼谷岭景区开园仪式 谢耿华 摄

  (杨喜龙)雕梁画栋的城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古韵犹存的江西会馆......傍晚,漫步千米老街,感受“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体味古城的古朴幽静、外美内秀以及这里古朴厚道的淳朴民风......金秋九月,汉江水边金蚕之乡的陕西石泉,携明清古韵,步云雾仙境,喜迎八方来客,庆丰收,品鱼米之乡特色美食,共飨中国·石泉鬼谷子文化旅游盛宴,感受丝路文化的辉煌魅力。

  有“浓缩秦巴精华,天赐十美石泉”之美誉的石泉,位于陕西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汇聚了山、水、洞、峡、滩、城、瀑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这座秦岭山城让文化与山水融入城市“骨骼”,将鬼谷子文化、丝路文化和特色美食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开启全域旅游新格局。

石泉云雾山鬼谷岭天台观遗址

  文化遗址+鬼谷子文化 开启秦巴汉水人文之旅

  朦胧青山戴着轻透白纱、蜿蜒山路隐匿缥缈云雾间、带露青苔爬满石头小径......清晨,穿行在如梦如幻的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体验森林观光之乐,享受秦巴汉水康养之娱,开启鬼谷子人文之旅。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相传曾隐居在陕西石泉鬼谷岭,苏秦、张仪等都是其门下弟子。2003年8月,中国先秦史学会在石泉县召开了“全国首届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2019年9月23日,云雾山鬼谷岭景区正式开园,进一步提升石泉鬼谷子文化品牌知名度、加快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据了解,石泉县近年来把鬼谷子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堪称典范引领。随着鬼谷岭遗址获准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遗址保护和文物陈列工程;鬼谷岭景区按国家5A级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已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顺利开园营运;全国首个鬼谷子文化小镇建成;鬼谷子文化系列商品开发方兴未艾。鬼谷子文化研究成果在石泉县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得到了广泛积极应用。

  在24日举行的智山之巅“论道鬼谷”直播活动现场,专家们建议石泉抢抓机遇、改革创新,以更深内涵、更高质量、更远目标来谋划文旅融合发展,努力提升以鬼谷子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全领域植入石泉特色产品,推动文旅融合产业的繁荣有序发展,形成县域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石泉县政府县长周耀宜说,石泉将以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文化研究委员会、中国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等平台为依托,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办好文化旅游节会,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擦亮“鬼谷故里、金蚕之乡”名片,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石泉出土的“鎏金铜蚕”

  “明星村”+丝路文化 实现桑旅产业融合发展

  “全身9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制作精致,造型逼真。”一只小小的蚕,见证了石泉蚕桑产业的历史。一根长长的丝,赓续2000多年的古老丝路……如今,在石泉出土的“鎏金铜蚕”,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撬动石泉县蚕桑产业、蚕桑文旅上了新的台阶。

  在石泉县城东南方向十多公里的池河镇,有个闻名当地的明星村,以采桑养蚕为主,因“国际网红”鎏金铜蚕的丝路文化元素正在成为闻名全省的“明星村”。这里正在升级桑蚕产业体系,实现桑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金蚕小镇,成为“蚕业+文化+旅游”典型样板。

  据了解,为做好金蚕小镇文化塑造,石泉成立了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深度挖掘蚕桑文化、农耕文化、丝路文化内涵。建设集观光、科普、科研、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国内一流的中国金蚕文化博览园和国际蚕桑基因库,推动蚕桑、休闲、康养、研学、旅游创意策划。举办中国金蚕文化节暨研讨会,做好金蚕文化大文章。实施特色民居改造,培育家庭作坊和民宿经济,打造美丽乡村新地标,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业发展。

  “石泉依托丰富的蚕桑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坚实的产业基础,架构‘蚕桑特色产业+康养休闲旅游’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三产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在7月2日举办的首届中国石泉“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石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仁康说。

  精品景区+美食文化 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1月20日,在石泉中坝作坊小镇,罗思雨(右三)向一位进店体验活字印刷术小朋友讲解活字印刷流程。 杨喜龙摄

  干净的路面、古朴的建筑、浓郁的陕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原始的小作坊……石泉后柳镇中坝村,是隐秘在陕南秦巴山中的一个原始村落。2018年10月2日,占地约500亩、按照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高颜值“小镇”——中坝作坊小镇在这个背靠巴山、面朝秦岭的山村开园迎客。

  磨坊、油坊、酒坊、豆腐坊、挂面坊、中药坊.......72间传统作坊将秦巴农耕文化魅力集中展示,探索创新“旅游+扶贫”新模式,与周围农家乐、农家宾馆、旅游商店、农事体验活动联动,将游客引进来,把农产品卖出去,让群众通过闲置资源入股、订单农业生产等多种方式搭载旅游快车,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每到冬季,精品景区与“庖汤会”美食文化节的完美结合,让秦巴农耕文化在这个美丽山村大放异彩。这道石泉全域旅游靓丽风景线正在秦巴山间徐徐升起,吸引更多周边游客前来游玩。

  石泉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庖汤会填补了石泉冬季大型文化旅游活动的空白,实现了春节有民俗文化展演,夏季有蚕桑文化旅游节暨全国丝路文化研讨会,秋季有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冬季有汉水庖汤会,四季活动不断,进一步丰富了石泉文化旅游活动内涵,扩大了“秦巴水乡、石泉十美”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拓展了旅游消费链条,促进了全域旅游发展和消费扶贫。

  近年来,石泉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秦巴农耕文化以及厚重的历史资源,形成了景区景点集群式开发格局,实现了由传统旅游模式向现代旅游模式的转变、由小旅游向大旅游格局的转变。

  如今,“石泉十美”的石泉,已变身为一处让都市中行色匆匆的人们可以放慢脚步,去体验生活的诗意栖息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