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万光辉。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把农作物新品种试验,一做就是17年,并将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坚持下去,对于这种苦和累,万光辉没有想太多,他只记得,做了一辈子小麦品种选育试验工作的父亲万勇,6年前因病去世的时候,留给他的那句话,“把这个要一直做下去啊!”。
操劳了一辈子的父亲,离开的那年是58岁,从此以后,为了让群众多打粮食,打出好粮食,新品种的试验工作就一直是万光辉一个人在努力着。10几年了,自行选育培育出了小麦新品种“阎麦2037”、蔬菜新品种“阎豆1号”、“阎豆3号”等,今年万光辉38岁了。
9月20日,记者走基层武屯镇东孙村,讲述农技人员万光辉和“种子”的那些故事。
4月,正是小麦拔节抽穗的时候,武屯镇东孙村一场小雨后,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随风轻拂,让农民们不禁憧憬收获的幸福日子。
只是这个时候,对万光辉来说是最忙碌和辛苦的。
蹲在麦田边上,右手拿着镊子,左手举着放大镜,万光辉准备完成小麦的“去雄”工作,为研究“良种”做准备。
30多粒的麦穗上,掐头去尾,选择性状好的,万光辉大概要给16粒进行“微创手术”。轻轻的剥开外面的绿壳,这个动作一定要小心,否则很容易将绿壳剥断。剥开后找到柱头上的三个比芝麻粒还小的绒毛状雄蕊,用镊子全部去掉。
这个繁琐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个上午蹲在地头4个小时,最好的情况下,万光辉也不过能完成3到4个麦穗的“去雄”。
雨后田地里湿度大,相当闷热,不知名的蚊虫贴在满是汗水的脸上,太痒的时候,万光辉才会用手去拍,蚊虫就黏糊糊的一动不动了;偶尔再挠下满是红疙瘩的腿,万光辉没有在意,他想多干会儿。因为3天后,麦壳伤口基本愈合,
要赶紧进行人工授粉。
嫌麻烦,更不想耽误时间,万光辉连水都“懒”得带。腿酸麻、腰也很痛,站起来的时候,万光辉眼前有点发黑,差点栽倒。
中午饭是馒头加咸菜,匆匆吃了几口,万光辉就又下地了,这10几天里,趁着麦子抽穗,他要完成800多个麦壳的“去雄”和“授粉”工作。
一个小麦新品种,可能需要几代甚至是十几代后才能稳定下来,“阎麦2037”的研制,万光辉用了12年的时间。“我的目标是让它达到亩产1500斤左右”万光辉说道。
种子的比例是是几十万分之一
6月麦子熟了,万光辉的20余亩小麦试验田里单独收获,也开始分系打捆。和传统收割机进入麦田的轰鸣场面不一样,试验田的收获,因为品种多,需要记录,完全要靠人工收获这些后期研究用的“材料”。
腰弯下、头低下、汗流下……拿着镰刀就这么一捆一捆地割。麦田里温度极高,万光辉的汗水能从头上流到脚下,割麦时浮土飞扬,弄得人鼻孔中都是黑的。万光辉心里很清楚,这时候收获的并非粮食,这都是他后期研究良种需要使用的“材料”。
收割好打捆,一捆60多斤的麦子,万光辉要把他扛到车上。麦芒扎在脖子上生疼,可能习惯了,这点苦在万光辉看来算不了什么。收麦的时间,一共要打几百捆这样的麦子材料,烈日下劳作,万光辉撩起短袖,胳膊上的颜色那是黑白分明。
麦捆的脱粒工作也完全是手工完成,用手一个一个搓麦穗,搓4、5个的时候,手就扎得不得了,吹掉麦壳,选择饱满度、大小均匀的作为下一次研究的“良种”。这个工作是在麦穗完全晒干后进行的,每次收集完种子,万光辉都累得腰酸背痛。
这个工作“急”不得,万光辉打趣道,“着急的话,晾在路上车一碾就行,那明年也就别想着种小麦了。”
挑选种子后的麦子都当粮食卖掉了,种子的比例是几十万分之一,再加上十几代后良种需要相关部门审核才能销售给农民,所以10几年的坚持,万光辉并没有因为挣到什么“大钱”。
从小就看着父亲研究小麦种子,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00年部队复员后,万光辉就跟着父亲正式进入了这个良种研究的领域。反复实践加上刻苦钻研,万光辉自学八年,2014年12月还拿到西农大颁发的大专学历。
一年了好不容易做了几个小麦杂交后代,万光辉小心翼翼地晾晒在自家窗台上,妻子回来后觉得新鲜,用牙咬了几个“品尝”了一下。这个举动,让万光辉万分的心疼,多少汗水才能换回几粒种子,杂交种子可能8代、10代后才能稳定下来。
争吵过后,万光辉坐在沙发上,平静后他突然觉得很内疚,这么多年了为了自己的研究,他没有带妻子和孩子外出旅游过一次,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
如果农民们自己收获自己播种,种子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会越种越乱,越种越杂,最后“倒伏”和各种“疾病”就会导致小麦大面积减产。所以,研究种子,一年中,万光辉好像就没有闲的时候,麦子完了是玉米,中间还要研究蔬菜良种。在万光辉看来,父亲留下的事业,只要热爱一直坚持就会成功的。“我研制的小麦种子现在,单株分蘖就分了46株”
2006年万光辉有了自己的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目前站里有3个技术人员,年纪最大的是79岁的郭志坤。试验站让从事了50年良种研究的老郭看到一种希望——培育新品种后继有人。
“我对土地的感情太深了!”蹲在地头,抓起一把黄土,万光辉说,他觉得这里面一定能长出一个好的品种,让农民们多打粮食,打出好的粮食。(供稿人 冯长涛 编辑 王菲)
见字如晤 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5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2021-07-16 17:32:38
“演艺”里的西安:雅乐寻踪 驻华大使夫人与西安共谱文化交流“交响曲”2021-07-11 17:07:56
2021全球驻华使节西安经贸文化之旅走进白鹿原影视城2021-05-16 16:43:35
“八办”纪念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发展、开拓创新,持续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奋力谱写“八办”纪念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2019-11-19 17:56:45
从刘家洼考古队获悉,考古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首次发现了关中地区罕见的金权杖以及山形簋。2019-11-15 10:13:13
本次展览以“光化六合”为主题,意为“道德教化遍及天下”,以十六国末期至隋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演进为线索,以于右任先生“鸳鸯七志斋藏石”中的北朝墓志和拓片为核心展品2019-11-11 14:47:29
宝鸡市千阳县第四届西秦刺绣香包节开幕2021-06-06 16:19:42
丝路欢乐世界主题角色动画Miracle(《奇迹》)预告片正式发布2021-05-27 19:22:11
银川市首批“畅游西咸新区”旅游团打卡西咸2021-05-21 11:33:32
VEX机器人亚洲公开赛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开幕2021-04-03 16:19:01
“中国到处都有意思,我很喜欢中国文化。”这是现就读长安大学的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张依娜来到陕西后的真切感受,也是她选择来中国留学的主要原因。2019-11-20 18:03:02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是华夏始姐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2019-11-11 09:47:27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