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弘扬《吕氏乡约》 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17-03-02 10:12:4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新乡约进入课堂  从娃娃抓起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

  活动现场(王偲瑶 摄)

  2017年新学期时,蓝田县各中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领到一本由蓝田县委宣传部和蓝田县教育局共同编写的,从《吕氏乡约》中提取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的《蓝田新乡约中小学生读本》。

  “之所以叫新乡约,是与原本的乡约略有不同的。在原来的乡约中汲取适合现代社会的精华,从娃娃抓起,改掉陋习。我们的后代是未来的希望,教育好后代才有希望。”《吕氏乡约》第46代传人吕晓亮在接受采访时说。

  吕晓亮坦言,搜集原有乡约的资料是有困难的,“我们跑遍了全国各地去搜寻资料,若说艰辛就是沿途的奔波。因为坚持传承和发展,是为了现代乡村文明的建设,更是为了改掉现代人因不良社会风气所产生的懒惰思想。”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修建桥表示,《吕氏乡约》当年发展到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县级地区,对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今天的推广会,实际上就是文化遗产良好传承,这种模式必将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示范作用,值得推广和学习。

  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力量和乡贤的力量。吕氏传人在推广会上用最淳朴的语言,向社会郑重承诺和真诚倡议,这是非遗传承人发自于肺腑的声音。“我真诚的希望吕氏传人,传承好发扬好吕氏文化,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安市文明办副主任线惠生说。

  传承现状:无固定场地 优秀文化发扬需要人人努力

  孩子们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字(王偲瑶 摄)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王升荣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吕氏乡约》现已到第46代传人,但从其发展传承现状来说,仍不太乐观。其一就是没有合适的传习场地,现在的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小学正是从前的祠堂。再者,优秀文化的发扬需要人人努力,所以我们今天在此地举办推广会,希望把曾经的乡约与现代的精神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更好的将吕氏乡约精神发扬光大。”

  王升荣介绍,去年《吕氏乡约》被评为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传习过程已经延续一千多年,古时第一个成文乡规能够传承下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它既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今天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王升荣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西安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中共蓝田县委、蓝田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蓝田县委宣传部、蓝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